没有孩子。他们家从他父亲那就是单传,到他这辈还这么一个独苗,他父母一直盼着能见到孙子,可是一直未能如愿,至死都认为这媳妇这个女人是他们家的丧门星。他这人做不了大买卖,又没有多大能耐,过去也没干过什么正经职业,也就是东一笤帚西一扫帚瞎凑合,现在退休后能拿上二十来块钱的退休金,再加上点房租,他觉得两口人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所以总是乐呵呵。可是这几年由于他这破房子和房客那永远解不清的恩怨弄得他十分心烦意乱。原来这个院是一个三进大四合院,后院早已被他父母卖了,就成了这么一个两进的院子。卖掉的那个后院同现在这两个院是截开的,那院的人也不走这个门。这两口子住在这个院子的里院的北房五间,实际是原来大四合中院的北房,他们把前院所有的房子和他们住的后院东西厢房全部出租。他们这个四合院大概是建于明朝的末年,在这条胡同现在是最老的院子,他们的房子在这胡同里也是最破旧的。房屋木件的结构也已松散,又因多年失修屋顶上的瓦片经常脱落,柱角也已经糟朽了,所以他们院的那些间房子平常不是顶棚掉土就是椽子折了,再加上房顶的瓦片被孩子上房时踩碎了不少,天下一点雨屋里就漏。这老房子光靠修修补补怎么也不行,他老婆把手中的钱攥得又十分的紧,不舍得花钱雇人来修,他老婆有些亲戚们大都在关外的老家,所以家中没有任何人手来帮忙,什么是都他一人忙活,这和泥上房的活的确够他一呛。院里的人口是以几何数字在长,再加胡乱的改建这两个院已经完全没有过去那大四合院的模样了。除此之外,这里的住户多,孩子就多,每到节假日和星期天孩子们爱扎堆所以这里是胡同里最热闹的地方,这里也就成了胡同里问题最多的地方。
梁丘福禄这个人见多时广,有点乐天派的样子,爱讲个笑话,他这人讲起各地的方言也是这胡同里的一绝。他的家过去有一家房客是天津人,他没事就学人家讲天津话,后来那家人家搬走了,他要是操起天津话的腔调讲起话来那他纯粹是个地道的天津人儿。从那以后,每当他老婆不知为什么事同街坊吵的不可开交时,他就慢条斯理地走过去,小眼睛朝着对方一挤咕,不管什么年纪的人,就他那沙哑带有些歉意的语气,操着天津腔,跟人家说:“您老瞧我了,您老瞧我了。”这句话后来成了他的口头禅,只要他老婆和别人一吵架他就用这句话来劝架。本来这话用天津味一讲就挺逗,经过他那么稍微有些夸张地表现听到后会感到更为可笑。这时人们很容易注意到他说起话时,长脖子下那一串皮就随着喉结上下的运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