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的亲戚们,一个个都得通知到,朱兆年成日忙得不可开交。略抱怨几句,朱夫人还白他一眼道,“你这做爷爷的,是这么好当的么?”
小宝贝儿生下来了,命名成了当务之急。其实也不是没有准备,只是众口难调,很难统一。
小名儿倒好说,朱景先想起他和安宁第一次相遇是在宫亭庙里,便取庙的谐音妙字,做了孩子的乳名,他也不理会旁人意见,便妙儿、妙儿的叫开了,可大伙儿都觉得这名儿不错,算是认同了。
朱景先借着女儿难得老着脸皮指使他爹一回,让他爹赶紧派人去宫亭庙上些香火,感谢神明的庇佑,把庙里的神佛重塑金身。
朱兆年瞪了瞪眼,想想觉得甚是有理,赶紧把这差使交给朱景亚了,让二儿子专程带人跑了一趟,把这事给办妥了。
对于孙女儿的大名,朱兆年起了个名儿叫朱明媛,取其美好,名门淑媛之意。可朱景先起了个名儿叫朱明月,说孩子是他们夫妻掬在手心的明月。父子俩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成天为这伤脑筋。
到了摆满月酒的时候,最后朱靖羽一槌定音。给孩子起名儿叫朱明心!说这孩子是朱家的心肝宝贝,你们谁还有意见?谁还敢有意见?
朱兆年父子俩败下阵来,一致通过。私心里,又把自己的名字留着,以备将来。
唐老爷子说是来参加满月酒的,可硬是赖了快三个月了都不想走,成天抱着曾外孙女眉飞色舞,说是要亲自教习,就是不肯撒手。这么点大的孩子,能学些什么?本来朱家爷孙三人都不够抱的,这下更郁闷得不行。
到了最后,朱靖羽只好明明白白的送客。唐老爷子胡子一翘,说让他走可以,但是这孩子五岁的时候,一定要来他府上接受他三年的亲自教育,即使朱府不送来,他也要派人来接。要不,他就赖在这儿不走了。
朱家爷孙三人跟他经过艰苦卓绝的谈判,最后将三年的上门受教改为三年里,每年上门受教半年。若是孩子大了,你唐府里有好东西,她自个儿愿意来玩,会不定期的送她来过来小住几月,这才好不容易把这胡搅蛮缠的老头子给打发回去了。
朱景先自打有了女儿才总算明白他老爹为什么总是可劲儿惯着珊妹了,他心中暗自思忖,他将来才不要逼着女儿学什么琴棋书画、女红针黹的。就由着女儿的性子成长,让她爱干啥就干啥,高高兴兴地过自己想过的日子就成,哪怕被人说他管教无方他也不在乎。
若是女儿大了一无所长,连那年考他都不让她考!不过为了这个目标,他还得干许多事。但是没关系,他不是还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