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用了。
“妈,你去哪儿了?天这么热的。”谢兰兰给高春华到了一杯水,端到她面前。
高春华听闺女问起,叹了口气,喝了一口水,开始跟闺女说起来。
原来是谢兰兰二爷爷家的事儿。谢兰兰她爷爷是家里的老大,二爷爷是他的兄弟。谢爷爷死的早,死了没多久谢奶奶也跟着去了。二爷爷倒是活的久,现在也有七十多了,可活的久啊,糟心事儿也多。这不,昨儿就闹起来了。
二爷爷家老三的媳妇啊,把分到的粮食带回娘家去了!这红河村的村长虽然也虚报了产量,可去年听了杨建军的话,种了耐旱的粮食,今年倒也分了些粮。不算多,但省着点吃,撑到下次分粮是绝对够了的。可老三媳妇儿娘家是第七生产大队,也就是南关村的。这不是他们村长干的好事嘛,她娘家啊听说只分了一百斤粮食。她娘家也有六七口人呢,那哪儿够吃啊?于是,她直接带了有一小半的粮食去了她娘家。
其实这件事本不容易被发现的,毕竟二爷爷家早就分家了。农村嘛,家里一般都是婆娘当家,男人们是很少管事的。你说要是老三媳妇把这事儿捂得紧紧的,等时间久了,谁能知道?可偏偏啊,老三媳妇是捂得紧了,她娘家人却不是个拎得清的。尤其是她妈,脑子不清楚,到处在外面嘚瑟,逢人就说她养了个好女儿,给她送了不少粮食回来。今年这旱灾这么严重,闹饥荒是肯定的。这时候居然有媳妇儿往娘家送粮食?她妈不知道收敛,旁人看热闹自然也不嫌事大。有几个好事的婆娘,替她到处宣传——老王家嫁出去的闺女往娘家送粮食呢!
南关村与小杨村比邻,小杨村离红河村只有不到两个小时的路,南关村自然也差不多。更何况,嫁过去的小媳妇儿也不止她一个。这不,传着传着,就传到二奶奶耳朵里了。一开始,二奶奶还不相信。
“你二奶奶哪能想到啊,平时看着老实的老三媳妇,竟然有胆子干出这样的事儿!”
谢兰兰听的津津有味,这事儿上辈子可没有呢。应该是她说出来这事儿,让红河村发的粮食变多了,这才有了这回事。不然上辈子红河村的人,虽然没饿死,但也差不离了,哪还有多余的粮食给别人啊。
见谢兰兰听的入神,高春华喝了口水继续说。
可后来说的人多了,二奶奶心里也泛起了嘀咕。最后还是相熟的邻居劝她:“你就去看看,要是没有自然好,那万一要是……”
这话提醒了二奶奶,当时她就锁了门往老三家去了。一个村里,二奶奶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十分钟也到了。进了门不到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