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典型。什么是典型,不是你有多典型,而是看现在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典型。当年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现在的大学生村官计划,都只是政府的宣传,或许最开始“吃螃蟹”的人确实得了好处,捞到了政治资本,可是后来的跟随者大多数却被湮没在政策的大潮里,能够挣扎出来的毕竟只是少数。惨痛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不要成为政策的牺牲品,要有自己的坚持与理想。
愤青们的讨论只是停留在嘴头上,这些人谁也没有能力改变些什么。更多的只是发发牢骚,然后洗洗睡觉,第二天起床,依然按照这个社会固有的轨道运转,谁也不会偏离,谁也不敢偏离,从古到今都是如此。
可是现实是残酷的,就业市场是无情的,一切都是要去面对的。
苏豫顶着炎炎烈日,奔走了两个星期之后,不禁心灰意冷,恨不得拔腿再往南方去。可是想到母亲,就生生的把那个念头掐断,耐起性子重新寻找。
也不是没有收获,作为一个有外企经验的重点大学本科毕业生,苏豫在就业市场上还是很受欢迎的,事实上不是人挑他,而是他挑人。不是薪水太低,就是老板水平太次,要不然完全是皮包公司的架势,三五个人,一两间办公室,就是一广告公司,完全超出他之前的想象范围。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其中一个广告公司的老总,明确表示了对苏豫的欣赏与肯定,觉得像他这样的人才在这个内陆城市是很难得的,而且非常希望他能留下来,只是薪水方面无法满足苏豫的要求,并且说自己作为老总,也没有苏豫之前拿得多,整个大环境就是这样,这个城市这个行业这个岗位每月能拿2000块钱已经非常不错了,希望苏豫能够好好考虑考虑,能跟他一起共创大业。
苏豫一边表示感谢,一边在心里暗忖。2000块钱,已经算是高工资了,那之前自己所拿的岂不是高工资中的高工资,想想自己还曾经那么不知足,真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到现在这种处境,也真是活该。然而,自己真的要折堕到这种地步吗?毕业的时候,自己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当时被华为等几个公司快包圆了,作为一类高校的毕业生,被明码标价每个月8000。自己虽然没有那么厉害,可是好歹也差不太多,也是各企业抢着要的重点高校高材生,怎么现在就到了这种地步了呢!
当苏豫离开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