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干啥?”
庭辉赶紧站起来往里让。
周婶子是隔壁邻居,丈夫周二根替孟家种了那五亩地,夫妻俩都是很能干很实诚的人,也不挑三拣四,日子过得不错,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没儿子,周婶子生了两个女儿,大的十四岁,小的十二岁,看着孟家四个小子很是羡慕。
杨氏过来寒喧。在外打拼多年,最后没有衣锦还乡,还两手空空的回来,实在难见故乡人。
“要是早知道你们今天回来,我就提前把屋子拾掇一下。”周婶子落了座,看她脸色灰败没有生气,劝慰道:“嫂子别不自在,回到故乡就是回家里,俗话说得好,宁舍三两金,不舍老乡亲。有乡亲们帮着,再难的坎儿也过得去。”
杨氏脸色稍稍好了些,命儿子们倒茶。又说:“是啊,还得靠乡亲多帮衬。”
哥儿几个犯了愁,茶叶是有,可是怎么烧水呢?怎么把炉子生起来呢?
他们可没干过这个。庭霜倒是会烧水,可是在现代用煤气炉子一点火就着,方便简单,这里的炉子是土炉子,他还是第一次见过,更别说用那个把火生上烧水了。
周婶看他们窘迫,笑了笑:“算了,不喝茶了,这些东西你们先拿着。”
说着把篮子放桌上,里面是几个白面馒头和几个鸡蛋,兄弟几个有点失望,杨氏却是知道在农村,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上白面,人家拿出白面馒头,分明是把他们当贵客待了,当即感激地收下道谢。
周婶又和她商量,周家有几亩地,又种了孟家的五亩,每年给一半租子,在土里刨食,辛苦是不必说的,却只能勉强顾住嘴,眼看家里姑娘越来越大了,嫁妆还没有着落,周二根有一手好木匠手艺,想到城里干活,现在孟家人回来,正好把地交还过去,他家自己的地周婶一个种种也够了。
“我们哪里能种地啊?”庭辉又叫起来。
周婶很奇'www。kanshuba。org:看书吧'怪地看着他们:“你们几个大小伙子,有手有脚有力气,怎么不能种了?难道在家支叉着手等吃饭?”
“我要疯了,以前我们在家里可是有人侍候,吃好的穿好的什么事都不用做的。”
杨氏皱起了眉头:“忘了过去吧,好好干,一切都会好的。”
“可是我们不会种啊?”
“不会种学着点儿,不争气的东西。”杨氏瞪他一眼,准备过会儿再教训他。
周婶又唠了几句告辞,杨氏把她送到院门口,庭柯和庭芝把行李搬下来归置好。
庭霜已经把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