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万分之一的可能,她也不能让所有人因为她这个主意而有什么危险。水在第一道和第二道临时堤坝进行缓冲过后,水流就会相对徐缓一些,加上临时挖的深渠引水,然后再经过城门时还会有大部分涌入已经干涸的护城河,另外滨东镇镇内河流大小交错,虽比不得水乡但完全可以起到排水的作用,有四道防线她还照样担心不保险。
所以,她要最后准备一件就算真的水漫滨东也能顺利帮助大家逃生的工具——救生船
船在滨东非(霸气书库…提供下载…87book)常普及,镇上还有附近闻名的“船业一条街”,这是她的称谓,当地人叫那儿船坊街,最后还有一条,其实她并不确定滨东人会需要这个,对住在海边常年受淹水困扰的滨东人来说什么都可以是救生船。在老弱病残都被转送到安全的地方后,大家要做的就是齐心协力抗洪。
用最短的时间解释完自己的计划后,她仅剩下的最后一个疑问是:“但是就算危险再低,我也想问一句,我们必需守住滨东镇吗?其实我们用这一天多的时间完全可以撤退得很干净,大家可以带上贵重细软待洪水退后再回来重整家园,这样只有损失没有危险。”
当然在镇绩上来说会非(霸气书库…提供下载…87book)常不好听,不过这比淹死多少多少人这样的镇绩要好听得多吧。
“滨东往东去是一片盆地,那儿可以用一马平川来形容,这一带地势最高的地方是玉梁山,而玉梁山下往东是滨洲郡最繁华之处,那儿不像滨洲有如此多的河流。如果要撤退所有人,就算来得及只怕玉梁山也安置不下这么多人。玉梁山外有百姓十万余,驻军一万,加上各地往来商人应试不少于十二万。”答话的当然不是晏东楼,虽然滨洲一带的驻军由靖远军所派驻,但是晏东楼只管带兵在前线冲锋陷阵,这些军务平时由军务处差专人处理。
好吧,听起来挺严重,古代可不像现代,郡的设置比市高比省低,现代一个城市怎么也得几十万人,这只能说明古代人口比较少,怪不得不堵车呐
呃,想远了,看来他们还真的有必要与城共存亡:“东楼,常驻军那一万人你能调他们过来对吧?”
晏东楼眯着眼睛笑得颇有几分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