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小孩在呵护里长大,而他是在他老子呼喝加大棒的政策里长大的。
祸事过后大人们常说,这些小子比老子英雄,个个都是好孩子,谁小时候不犯个错,没个好奇心呀。
但有一样,这些孩子千万别咋在一起,不然咋死了,把房子点着都不带惊奇的。
尤其一放了假,再赶上大人们集体出个差什么的,大院里真成了“老虎不在山,猴子称霸王”了,没人看管不算,最主要的是连口热乎饭也吃不上。
大人们犯难了,那就商量吧……最后四十多岁的谭师傅带着妻儿和一双好手艺入驻了大院,这里总算有了个食堂。
要追溯起谭记的手艺,那得从清光绪年间说起,谭师傅祖上福州,烧的拿手好菜就是佛跳墙,在当时福州那是一绝,后来美名传到北京,被光绪帝请到皇宫做了御厨,手艺一代代传承下来。
等到大院拆迁后,霍河川赚了钱,出资给谭记寻觅了一处地段绝佳的店面,谭记才正式在餐饮业挂牌营业。
……
一老两少喝着茶,絮絮地说着前陈往事,都不禁有时过境迁之感,那沸腾的大院,一幕又一幕的鲜活场面,又让人忍俊不禁。
保姆过来说,晚饭准备好了。
老爷子笑了:“你们去吧,爷爷累了,要去休息一会。”
陈安和钟立维扶老人躺到摇摇椅上,老人笑眯眯的:“多吃点,爷爷的手艺可不减当年哩。”
~下午还一更
第四十二章 心坎的硬伤
陈安鼻子犯酸,仅佛跳墙这一道菜,工序复杂,就得耗费老人半天的时间。
保姆带他俩进了饭厅,摆好碗筷就退了。
钟立维舀了一勺肉放进陈安的碗里,立即香气四溢。
她半天没动筷:“是不是太叨忧了?”
他说:“老人怕孤单,最不怕叨扰,否则更易老去!”
她霎时就懂了,夹了一块肉放进嘴里,满口鲜香,入口即化,她赞叹:“还是那个味!”
钟立维也尝了一口:“老爷子的手艺,没得挑!”
从谭家出来,车子蜿蜒行驶在后海边上,临街而建的酒吧一家挨着一家,流离的莹火潋滟绚丽,仿佛一位多情女郎朦胧的面纱,尽情写意都市的时尚和诱惑。
临着海边,纳凉的人络绎不绝,有的踏着三轮车慢悠悠划过,仿佛踩过悠长宁静的岁月,而几步之遥,就是烟波浩淼的什刹海。
陈安忍不住频频回首:“钟立维,那些年,怎么就过来了,仿佛一个梦!”
他难得一本正经:“我们也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