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情况与在1984年“迪士尼王国”危难之际他走马上任时的情况大不一样。“2004年与1984年之间唯一的联系就是它们都有一个数字‘4’。”艾斯纳说。
对史蒂夫·乔布斯来说,罗伊·迪士尼与迈克尔·艾斯纳之间的激烈冲突简直就是一个天赐良机。这件事把艾斯纳置于公众的压力之下,如果在此时两家公司签订协议一定会有利于皮克斯公司。即使史蒂夫还需要经过一段“坐山观虎斗”的权衡过程,以寻求与一个不受艾斯纳控制的迪士尼公司合作,但现在明显的情况是,史蒂夫巩固其优势地位的机会又增大了不少。
与此同时,皮克斯公司将要公开上映它那最具有冒险性的电影——《超人特工队》。
在开始创作《超人特工队》之前,皮克斯公司就像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密封实验室,有一些天才般的动画电影制作精英和执导精英在这个“实验室”里辛勤工作。“在最近10年里,”史蒂夫说,“我们公司已经成长为创作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这些技能只有你在公司里才能获得,在其他地方是不可能得到的。当然,我们雇用的员工在开始的时候并不是什么都懂的,因此,我们要对他们进行培养,帮助他们提高技能。皮克斯公司员工的特点是人数少而人员精,我们喜欢保持这样的特色。”
当一个电影制作组故步自封且不能采纳其他人意见的时侯,它就已经潜伏着某种危险了。很多人认为,迪士尼公司摄制组制作的动画电影不能够吸引观众注意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最高管理阶层内在的本性,正是这种本性制约了迪士尼公司的动画电影向观众喜爱的方向发展。有些人就指责迪士尼公司受“九大元老”管理风格的影响:公司里的这些元老都是在迪士尼公司的创始人沃尔特·迪士尼手下“打天下”的,他们当时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小伙子。在他们的参与下,迪士尼公司制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电影作品,但现在他们却抵制创新思想。在他们看来,现在这些20多岁的动画制作人员需要磨炼几十年才能制作出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作品,他们这种思维定势明显地窒息了动画电影制作中的创新思维。
皮克斯公司也会变得沾沾自喜吗?它也会像迪士尼公司一样失去创新的优势,再把他们原先成功的电影作品重新“复制”一下吗?人们会很容易想象到,一家公司的迅速成功会使自负的心态恶性膨张,甚至充满希望的发展前景也会因此而黯淡下来。现在皮克斯公司还处在《玩具总动员》和《海底总动员》一鸣惊人的兴奋与喜悦之中,但约翰·拉塞特却异常冷静,他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