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的大公司对皮克斯公司的RenderMan软件产生了兴趣,他们想把这个软件开发成个人电脑用户版本的,然后把它们卖给电脑用户。两家公司的高级主管反反复复地讨论了3个月,准备达成相关协议。最后,两家公司终于达成了口头协议,这个协议对皮克斯公司来说也是非常有利的。史蒂夫在谈判的所有过程中都密切地注意到对方的动向。但真正当双方准备签署协议时,史蒂夫却说他改变了主意,他已经不想签署这份协议了。据一位内部人士后来说,那一家公司的谈判主管气得脸色铁青。
史蒂夫对此却不在乎,而且他还认为自己没有必要向这家公司解释或道歉。他用不着如此,因为他是史蒂夫·乔布斯。
1989年对于史蒂夫来说,是非常不顺利的一年。尽管史蒂夫身上还罩着研发出具有开创性的、美观大方的NeXT计算机的光环和魅力,尽管计算机产业界的新闻报道对他大加吹捧,赞誉不断,其中有一篇新闻报道了这个金发的男孩如何重新在计算机产业崛起,但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是NeXT公司的前景显得非常暗淡。
皮克斯公司的情况和NeXT公司相差无几。在NeXT公司,计算机产品就好像一枚定时炸弹,而在皮克斯公司,计算机产品也逃脱不了同样的命运。史蒂夫一直想让别人把他当做是一位电脑硬件产业的领航者,但他却在刚要启航时重重地摔了一跤。 与此同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史蒂夫的这两家公司都在计算机软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史蒂夫在先前总想着要把NeXT公司创建成一家生产软件开发工具的公司——软件开发者利用这种软件开发工具开发新型软件应用程序。后来在史蒂夫参观访同完卡内基梅隆大学(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在计算机研究方面是享有盛誉的)后,他获悉这所大学研发了一种新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内核”,这种“内核”是计算机操作系统核心软件组成部分。利用这种“内核”,这所大学研发出了“Mach〃(一种UNIX操作系统,采用微内核技术)计算机操作系统。虽然史蒂夫对软件方面并不很精通,但他却极其兴奋地注意到这种Mach操作系统具有重大的开发价值。 Mach操作系统的一个主要部分被叫做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这是一种可以对经常使用的类或对象的程序码进行重构的一种方法,利用这种方法这些类或对象就可以被很多程序多次反复使用,同时也简化了有“黑色艺术”(指程序繁杂,处理麻烦)之称的写作软件程序,
史蒂夫为了表明他才是电脑技术的开拓者,在一直探寻着技术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