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如何,教化人民终归不是坏事,至于说以后嘛……南也想不出究竟来。”文南真是理解不了洪涛对教育问题的思路,他也必须理解不了,这个问题在十三世纪还没出现呢。
“我也想不出来,咱索性就不想了,爱咋地就咋地吧。这些天你还得把普及教育的事情捋一捋,我的意见是先在每个县里建立一座新式初级学校,学制五年;再选十座大城市,建立十座中级学校,学制也是五年;高级学校嘛,就先设立两座吧,一个做为帝国大学、一个做为帝国军校。不过这些都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我们不能总指望从金河帝国招募国家的管理人才,所以还得弄一座专门为帝国培养中低层官员的临时培训班。它的任务就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为国家提供尽可能多的基层官吏。这个培训班的生源就从大宋官员、太学学生、原本的读书人、沿海城市商人子弟里挑选。只要是愿意为国效力的年轻人、有一定的文化基础,都可以吸纳进来。”
洪涛也想不明白太远的问题,改造大宋对他而言也是一个新课题,与之前建立金河帝国、春天联盟完全不是一个档次,这次要高级多了。前面两次尝试都是平地起高楼、白纸上作画,需要顾及的事情很少。这一次是要改造一个偌大的帝国,处处需要改动,但还不能全都推到重来,基础越厚,难度就越大。
“沿海城市的商人子弟没问题,只要老师您稍稍表露出来一点让商人们进入国家管理层的意思,我估计他们能把临安城的城门踏平。大宋官员也不太难,这些人里也有比较希望改变的人,可是太学学生和读书人就有点麻烦了。就像您说的一样,这些人是既得利益者,大宋就是他们实现理想抱负的唯一途径,可是您这套新政却断了他们上升的通道,无论如何他们也不会乐意的,更不会为了新政添砖加瓦,能不出来捣乱就不错了。”文南对洪涛的教育推行计划大部分认可,只是在洪涛选定的群体上有些异议。
050章制度决定人品
“嘿嘿嘿……老文啊,我能把你改造过来,就能把他们也改造过来。你当初一点不比他们开明,顽固的时候我都想直接把你扔海里淹死算了。说一句你不爱听的,士人是一群最没骨气的人群,他们知道的越多、学识越高,骨头就越软,真正愿意站出来捍卫自己理想的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这种人也不是一点用没有,我会给他们安排一个非常适合的位置。以前大宋不是有台谏制度嘛,以后我也不会取消,这个部门可以融入到议会中去,让他们充分发挥给政府挑错的功能。现在先不忙下结论,你只管去做,不指望这些人能马上转变思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