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身体还是很不错的,说不定能像她母亲杨氏一样活九十多岁。如果那样的话,武旦在房州呆的,恐怕不会比当年他兄长短。
朝中那些和武旦走得近一些的官员也都是个个遭殃,尤其是那一大群上任不久的相王府属官,有些和武旦还没有说过话呢,莫名其妙地受到了牵连,流放的流放,贬谪的贬谪。
朝中那些和武旦亲近的,多半是“李党”的官员,一场清洗下来,“李党”自从接连失去两位领袖之后,再遭重创。一时间,“李党”的官员,人人自危。
而“武党”这边,因为武攸暨参与谋反的事情,并没有传扬开来,太平公主府里传出来的消息,说武攸暨是病死的。所以,他们根本没有受到什么牵连。甚至,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很多“武党”的官员莫名其妙地升了官,此消彼长,“武党”声势大振。
这次的事件,最大的受益者,居然变成了武三思,这位曾经一度因为在相位上无所作为而失去政事堂位置的亲王这一次又重新被封为内史,坐上了政事堂的第一把交椅。一时间,“武党”群臣大为振奋,把这个当作了武三思替换武显成为太子的信号。
倒是这次宫变之中立功最大的张易之,并没有任何的封赏颁下,似乎是被女皇遗忘了一般。当然,只要是还有点正常人的头脑的人,都不会以为武则天真的忘记了张易之,大家只是奇怪,为何所有的赏罚都已经进行完了,张易之这个最大功臣的赏赐还没有颁下。
张易之本人对此倒是并不着急,他的家务事都没有处理完,就算是现在给他一把政事堂的椅子坐坐,他也不会有什么心情的。不过,家务事固然繁琐,张易之并没有厌烦,反而愉悦,他完成了这一年多以来,一直在牵念的一件大事——劝张昌宗出宫。
其实已经不用劝了,张昌宗自从宫变那晚回来之后,性情大变,变得极为沉默寡言,而且对于张易之离宫的建议,想也不想就答应了。而后,张易之又适时地这将韦兰心介绍给他。原本以为这母子二人相认,会需要一定的时间磨合,彼此熟悉,才能像寻常的母子一样亲切。却不想,张昌宗甫一见到母亲,嚎啕大哭一阵,便和母亲彻底腻在一起了,这母子二人的亲密程度,宛若三岁的小童和他那双十年华的母亲一般。这样一来,韦兰心倒是把张浅云冷落到了一边。
而张易之自己也是极为忙碌,没有时间去理会武则天对自己的赏赐。
首先,那天晚上的宫变,虽然因为早有准备,张家的伤亡并不大,不过还是有少量的家人被叛军所杀或者刺伤,伤者要治疗,死者要抚恤家属,这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