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而已,甚至采矿所需要的机器也将从公司成立之后的共同支出中划出,对于这样低投入,高产出的生意,德比郡矿业公司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意识到中方不可能让他们再获得更大的利益之后,决定签订这份具有历史意义的合同。
5月中旬,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近代化采矿企业在大冶正式成立,曾纪泽有幸将它命名为“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又称之为大冶矿务局。
第二十三章 官督商办
尽管大冶矿务局成立了,但距投入生产还有相当长的准备时期,首先,在对中方股权的运行问题上,曾纪泽即与胡林翼产生了分歧。。
胡林翼主张大冶矿务局那百分之六十多的股份当由官府全权掌握,而曾纪泽则认为,应将股权转卖给本土商人,由私商主管大冶矿务局的,官府只从中抽取应得的税钱。
曾纪泽提议是出于现代企业的发展角度,他反对企业国有化,因为腐朽的大清官僚制度只会阻碍企业良好的运行。国有化的企业中,负责人并非真正意义的商人,实质上是国家任免的官员,在企业中当老总跟在衙门里当官没什么两样,他们所要做的只是对上峰负责,而非对企业负责。所以国有化的企业,从古到今,绝大多数情况都在亏损。当然,那些依靠国家的行政权利,垄断了整个行业的企业则例外,而那种企业从数据上看似是在盈利,实则仍然在亏损,只不过高额的利润以高额的消费价格,分摊到每一个老百姓的头上。
私营则不同,整个企业既是商人的身家性命,他不得费尽心力,想方设法的把企业管理好,好从中获取更多的利益。所以,西方国家的许多企业都能世代相传,有的百年,甚至数百的历史而不倒,其中的重要因素就在于此。而我国的企业多数短命,皆因企业为国有,只要运气不好,出了那么一个两个昏溃的老总,那这家企业的寿命也就到了头。
晚清的洋务派们以自强为名,兴办了许多近代工商企业,耗资不可谓不巨,然收效却甚微。而当大清的洋务运动兴起,日本的明治维兴几乎在同时开启,而那个岛国走的却另外一条道路。甲午一战,两国所选之近代化道路孰优孰劣,众人皆知。
无奈的是,胡林翼毕竟也只是大清的官吏,那种官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在他的观念之中,他可以支持曾纪泽装备洋枪洋炮,也可以支持他兴办合资矿业,但不管是做什么,他的底线都是,官府必须是掌控者。
而就在曾纪泽极力阐述他的见解时,其父曾国藩又托人带了信来,表明了他对兴办大冶矿务局的支持,但刻意强调,矿务局的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