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办法便是有组织的来开发西京道广阔的草原,要不然放任发展的话,搞不好数十年后这里变成一片荒漠也是非常有可能的,毕竟西京道北部就是沙漠。
不过王静辉向大宋朝廷所提出的建议便是建立商行,就像厢军屯田方式一样引入大宋商人的投资。毕竟朝廷只提供了草场的许诺,这西京道这么大也不会装不下他们,商人的前期投入会让这些转业兵在初期的时候生活上会轻松许多。由商人提供资金为这些转业兵提供种子、牲畜、农具等等初期生活物资,而等到收获的时候当初投资的商人可以优先以低廉的价格购买,这也省去了转业兵的销路问题。这个解决方案对于朝廷、商人、转业兵三者来说都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大宋朝廷对此也颇为重视,筛选能吏来妥善处理这件事情。
枢密院和政事堂在这个问题上考虑更多的是国防安全,王静辉则对这些“定居点”的安全考虑更多一些,毕竟这里是辽国的西京道,契丹人虽然失去了对这个地区的控制能力,但是并不代表契丹人不会卷土重来。一旦发生战争,辽阔的西京道势必变成契丹人的狩猎场。也许在前十年还看不出什么问题,毕竟这些“定居点”都是尽量依靠长城,到时候撤退起来也比较方便。但是随着这个计划实施的时间越长,可以预见长城以北的草原地区定居的百姓会越来越多,到时候从军事上考虑撤退将会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因此定西军抽调出一万人左右的骑兵部队延滦河布防,一旦发现辽军对西京道有异动的话,他们将会出动先行打击任何敢于渡过滦河进入西京道的契丹人。这一万从定西军中脱离出来的宋军将会得到河北诸路驻军的补充,形成一支全新的部队——定北军。全军共三万人,全部都是骑兵,他们是定西军的翻版,受析津府调动。
辽军所遇到的宋军便是定北军。平时定北军便以滦河为巡逻路线,定期派出骑兵巡逻队,并且还在某些固定地区设立观察哨,储备一定的粮食补给。契丹人一渡过辽河便被他们发现了,不过定北军却没有主动进攻辽国。契丹人重返西京道的消息发回汴都开封后,开封回复的指示是严密监视不主动进攻,这也是考虑到为了执行“劫船事件”不受到干扰。毕竟这次宋辽战争最重要的地方是在辽东半岛,而西京道只是侧翼呼应。
等到辽东半岛局势开始明朗之后,定北军被勒令出击,三万铁骑立刻沿滦河展开攻击,横扫了渡过滦河的契丹牧民,并且在辽国在辽阳府聚集兵力的时候,定北军和一部分定西军开始渡过滦河向东沿着当年定西军的进攻路线前进以威慑辽国不敢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