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的变化。王静辉对其中的运作原理也只是一知半解,让他推算如此发展的结局实在是为难他了,不过无论再怎么算计,这种以政府信用为“抵押”所发行的交钞实在是太过危险。不要说王静辉这种从千年后世听说过一些经济危机的人,就是现在一些大宋有识之士也对此产生过疑问——华英书院的学刊中曾经有过这方面的文章刊载过,这些学习过一些原始经济贵金属抵押发行真正的纸币来转变——这已经是大宋统治高层一致的看法了,朝廷已经除了加大力度通过流通领域回购白银和黄金之外,还加强了在麻逸岛的金银矿的建设和勘探,争取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储备更多地理论的学生都会有这种直觉,更不要说王安石、司马光这些掌控大宋发展的大臣了。以朝廷信用发行交销的局面必须尽快结束,或者说是尽快的朝有金银贵重金属独家首发。所有人都明白王静辉提出所谓“援助”辽国渡过危机的提议不过是个幌子罢了,其真实的目的还是在于看上了辽国宫廷储备了快两百年积累下来的黄金白银——像辽国这样立国年代比大宋还要久的国家。其家底肯定不止现在大宋所看到的那么多,就是大宋来西夏还在其皇宫内库中找到了数量巨大的黄金和白银储备,更不要说是辽国了。现在将辽国困住使其维持现状为大宋提供北方屏障,所以出手来掉辽国固然是可以,但是却无法保证辽国不会把这些库藏一起转移,就算平衡的获得了这些库藏,以后大宋也会面临着众多游牧部落地入侵,那可是烦不胜烦,国库刚刚削减下来没几年地军费开支势必又要涨回去。大宋朝廷和王静辉在收购流通领域的黄金白银已经造成了贵重金属价格上涨。一些有眼光的商人不可能不会发现这其中地门道感谢灯火书友ID8362手打更新。此时大宋商界对黄金白银价格看涨已经成为了共识,再这么收购下去只会增加成本造成黑市交易猖獗,甚至会发生投机现象。相比之下大宋和辽国恢复正常地贸易关系。硬性规定辽国只能够使用贵重金属来进行贸易结算。这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有着双重的实惠。大宋熙宁八年六月,辽国旱情进一步恶化。粮食储备频频告急,已经在大定府形成粮荒,粮食价格一日数变,弄得辽国上下怨声载道。而此时大宋派出了沈括为代表地谈判使节来到了大定府,就宋辽之间恢复椎场贸易最主要的还是粮食贸易进行了谈判,其中大宋的粮食价格虽然也比平时贵上了许多,但相对于现在大定府不断上涨的粮价已经算不得什么了。大宋在贸易谈判方面唯一坚持的便是以黄金或白银为结算,辽国也并未提出异议——辽国市面上流通的铜钱十之七八都是大宋铜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