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最后大宋只需要在上面轻轻一推就可以了。
以大宋的实力在河北边境屯兵数十万根本不是问题,而对于辽国则是难以承受的负担——辽国可没有这么多的钱来养活军队,也没有大宋这么能够有本事来找财路,大宋每花在河北边境上一个铜子,辽国的实力就要以十倍的速度来消耗,到最后契丹人肯定是坐不住的!
不过令王静辉非常惊奇的是磨古斯的“强大”,没有想到磨古斯居然忍了半年没有闹事在这个关口上突然打了契丹人一闷棍,就连他自己也深深为此而警示——难不成自己赶走了一头狼又进来一只虎?!在他看来任何一个草原民族的强大对大宋来说都不是另人高兴的事情,磨古斯是在大宋上面吃过亏,但这并不能够阻挡草原游牧民族对中原的野心,尤其是刚刚建立的草原政权,其破坏力可比现在的契丹人更加危险。
与主张继续在河北给辽国施加压力的郭逵不一样,王静辉表现得非常平和——兵不能撤,并且还要加紧补充北方的军事物资,除了要加紧修正现有的城防之外,还要囤积物资为以后进军燕云十六州做充足的准备;另外便是加紧训练京东东路的跨海作战部队,使其能够随时投入战斗。
对于这样的建议,王静辉的解释也同样很简单——无论是契丹人还是阻卜人,他们都不是汉人,他们的文明都是游牧民族,其本身对大宋来说都是一样的,阻卜人和契丹人一样给大宋带来的只有战争,不过是时间长短罢了。大宋不能够对磨古斯抱有什么不切实际的想法,在消耗辽国实力的同时也同样注意不能够让阻卜人坐大,否则到最后免得出现另外一个辽国。
王静辉的话很好理解,因为大宋在西北同样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大宋的火器虽然使吐番诸部放弃了河西走廊,但在背地中支持党项余孽和大宋作对的正是他们,这也是一个让西军不能够大规模参与对辽作战的重要地方,所以大宋必须提前做好安排,如何让契丹人和阻卜人先拼个你死我活,然后大宋再出场来收拾残局。
第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外交
正文 第三百九十七章 外交 五天之后,涅心从大定府刺探来的具体军情便摆在了大宋统治高层的书桌上——磨古斯攻占辽国上京临潢府完全是一个意外,早在三个月前磨古斯便开始恢复对辽国的攻势,不过大规模的兵力调动很少,绝大多数的时候只是劫掠一些部落的财产而已,但是没有想到辽国在自己西北方向的力量非常薄弱,渐渐地磨古斯军队的胆子便大了起来。
磨古斯虽然只是取得了阻卜部的领导权,但他利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