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辞去。”说着长揖到地,直起身来,拂袖便走。
发布桓震跳起身来,一把拦住,一时间却不知对他怎样解释方好。想了一想,深深一躬,道:“方才是我失言了。我不用吴三桂,并不是怕祖大寿坐大,否则又何必保荐他做镇守辽东总兵官?我与祖帅都是一心为辽东好,不过各人做事法子不同罢了,安得说我便是醉心功名,忘却了国仇家恨?我不用吴三桂,自有不可用的隐情,却不能对妙才明言。言尽于此,妙才信我便罢,若不信,尽请离去。”说着做了个“请”的手势。
发布彭羽凝神瞧着他,两人双目对视,只觉桓震眼神之中满是坦然,确乎不像心虚的模样,或者他不肯用吴三桂,真有甚么不得已的苦衷?踌躇片刻,点头道:“好。学生权且留下。”桓震笑道:“既如此,我意调左良玉主理义州之兵,而以吴三桂、黄得功两人副之,妙才可满意?”彭羽长揖无言。
发布却说李昿快马将谈判结果送回汉城,朝王李琮阅罢,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多数人以为丁卯年义州给胡虏占去,好容易才得索回,却是以不得交给明军为条件。倘若皇太极听说明军又再入驻,岂不恰好给了他一个大启兵端的借口?是以纷纷谏阻。唯有延平府院君李贵,一力劝说朝王不妨答允桓震所请。李琮大惑不解起来,问道:“前者我与明磋商开市,是卿极称不可,如今却又为何劝我答应?”李贵笑道:“时移势异,法亦当随之而变。我国夹于明胡之间,欲图自存,诀窍唯有‘左右逢源’四字而已。前谏开市者,是因为明胡消长之势未彰,我邦小地僻之国,贸然先举,唯有授人以柄而已。今劝王从明所请者,却是明人已有伐虏之心,恰如洪水滚滚,自上而下,河中之人不能顺应,不免反被其害。”李琮仍不明白,追问道:“我一旦答允上朝,岂不就挑明了与胡虏作对?彼又岂肯善罢?”李贵微微一笑,道:“王可压下李昿奏疏,暂且不报,却速速密地使人授书与虏酋,但言我国为明所迫,彼以大兵相胁,王不得不曲意从之,以全社稷,言辞之间,须将一应事头推在明抚头上。如此一来虏酋必然迁怒明人,我邦可保无恙矣。”李琮连连称好,当下照样做去不提。
发布皇太极时在沈阳,收到李琮书信,果然大怒,刷刷两把扯个粉碎,便喝令将朝鲜使者朴兰英拖出去砍头。朴兰英抗声大叫道:“汗王不察,妄杀友好之使,金朝邦交,自此绝矣!”皇太极幡然醒悟,当此要紧关头,不好好安抚朝鲜也就罢了,怎么反要将它推往明朝那边去?当下亲自下阶去接朴兰英,挽着他手在殿上坐了下来,十分亲热的道:“我一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