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满头白发,不过看起来精神还不错,不时和身边的官员交流几句。他就是大宋第一才子,已经64岁高龄的苏轼。
苏轼的性格本来还是有些冲动,喜欢直言的,不然也不会同时得罪“熙宁党佑党”,但是半生颠簸,宦海沉浮,到如今是已经看破风云,宠辱不惊了。所以,他虽然进京后立即被皇帝召见,并授了一个“平章军国重事”的职衔,但却丝毫没有了当初进京被太皇太后高氏封为礼部尚书的时候那般欣喜。
要知道,这平章军国重事可谓之职可谓群臣领袖,就是宰相在他面前也矮上几分。不遇大事,他可以不问朝政,平时也不必坐堂,但是到了关键时刻,他的意见却有着皇帝金口差不多的效力。大宋百年以来,曾任此职的唯有老不死的名相文彦博和大宋最著名的父子名相中的儿子吕公著。
此时他旁边坐着的也是一位老人家,因为胡子没有苏轼那么长,那么的缘故,看起来年纪比苏轼年轻不少。事实上,他只比苏轼小两岁,乃是曾经拜相的小苏苏辙。
二苏兄弟进京之后,曾布知道自己的位置不保,便主动上书请求外放,赵佶毫不挽留,命他以门下侍郎出知雷州,总算是看在他主动退职的份上,给他留了个宰相之位。这样,苏辙就顺理成章地再次拜相,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成为了当朝次相。但是,由于此时的蔡京还是代理的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所以事实上,在东班群臣之中,他是位列第一的。
再下去自然是当今实权最重的蔡京了。如今的大宋,谁都知道他代替章惇入主中书省已经是大势所趋,所以,原来章惇派的一些官员已经在向他示好,蔡京也不赶尽杀绝,但凡是愿意妥协,重新做人的,他都给一个机会。因此,虽然他已经入主中书省,但是,下面的人事变动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只是这不知不觉当中,蔡京已经积累下了不下于章惇当年的人脉,如果这时候他再得到苏氏兄弟的支持的话,他就完全不比当年的章惇差了。
不过,蔡京却也知道,要想苏辙象当年曾布支持章惇一样支持自己恐怕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一则苏辙并不依附于他,但是却得到了皇上的信任,蔡京对他还是缺乏办法的;二则,当初蔡京虽然也知道苏氏兄弟可用,但由于从前和苏轼闹过有些不和,加上这兄弟二人若是进京,必然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所以当赵佶问他何人可用的时候,他只是举荐了几位中规中矩的人物,而苏氏兄弟是赵佶受了曹端的影响召回的。因此,二苏也不会因为重新进京而对他蔡京心存感激。
当然,更让蔡京觉得像是一座大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