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以哈尔滨为战区指挥中心。拥有五个集团军一百三十多万军队,一万三千多门火炮、两千辆坦克和三千多辆装甲车、四千多架飞机,属于四大战区中战斗力最强的一部分。这里靠近华国的核心,工业、农业和交通发达,地形平坦,非常适合大规模装甲部队推进。第一战区的目标是沙皇俄国的远东地区,他们将夺回包括海参崴、外兴安岭、贝加尔湖,夺回极其富饶的远东地区乃至整个东西伯利亚在内的领土,将国土推进到北冰洋。
第一战区的敌人是俄罗斯远东军区,欧洲战事紧张和华国的战略欺骗使他们向欧洲方向抽掉了大量精锐,目前有三十一万常备军和二十二万新兵。因为协约国的支援,在海参崴储存着充足的物资,坦克飞机等重型装备充足。因此算是最难啃的一块骨头。
面向中亚和蒙古以北的西伯利亚,是第二战区的作战范围。这里同样适合大规模装甲部队集群攻击,因此第二战区装备着仅次于第一战区的装甲车辆。他们有两千辆坦克和两千多辆装甲车,两千五百多架飞机和一万多门火炮。三个集团军分布在蒙古和新疆地区,作为一支战略进攻力量,兵力达到一百零三万。
不过交通状况制约着第二战区的发挥,从六年前开始,华国就投入巨资修建西北铁路和蒙古铁路。从单线改成复线,又修建了大量支线铁路,尽管如此,也很难满足第二战区的需要。因为华军投掷火力的密度和效率惊人,一场战役下来就会消耗无数的弹药,而这些都需要后勤运输来满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华国在新疆和内蒙建立了两大边疆工业区,当地丰富的资源为工业区的建立提供了便利。以重工业为主的两大工业区拥有大型钢铁厂、机械厂、化工厂、拖拉机厂和军工厂,能够部分满足第二战区的战时消耗,大大降低对后方的后勤需求。而且这两地还是华国著名的农业产区,新疆的粮食、水果和棉花,蒙古草原上的肉类、皮毛都可以在当地的工厂加工,然后供应军队。
第四百九十五章你打我,我打你!
得到空中侦察消息的第二十五坦克师欣喜若狂,不等与空军商量配合事宜,师长就下令主动出击——晚一点他怕那些玛蒂尔达坦克会被空军的俯冲轰炸机全部吃掉,那些飞机上携带的火箭弹可以轻易并准确的敲开坦克的顶部装甲,皮糙肉厚又不怕小口径防空火力,简直就是坦克杀手,即使自己的坦克师也不想遇到那些成群结队的俯冲轰炸机。
坦克战并不精彩,甚至可以说沉闷,二十五坦克师三百多辆豹式坦克一拥而上,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战场上就只剩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