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停靠事宜。五万吨粮食将会存入仓库,作为战略储备,以便将来不时之需。基地现在拿不出资源用来采集生产海底合成食品,机器和矿产、船只已经占据基地产能的全部,第一艘南海号轻巡下水后,第二艘紧接着开工。
第二天上午八点,集团年终会议准时召开,参加人员除吕梁外全部是基因人。涉及机密,并没有邀请乡绅参加,可以说这次会议是秘密举行的。基因人是吕梁事业的顶梁柱,他的作用是做出重大决策、把握发展方向,具体的事物,比如工厂的管理、农田的经营、军队的带领、与外部的沟通等等全部由基因人负责,因此吕梁的手下给人死板、不知变通的印象,合作的乡绅、商人很不适应,有一些想从合作中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人也会被基因人堵回去。不过这种行事风格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工人,而基因人也是这样要求他们的。这次总结会议各种报告全部由负责各方面的基因人进行。
吕一敬了一个军礼,摊开文件,他首先要做集团重工业方面的汇报。“重工业方面,建成的工厂有水泥厂、发电厂、钢铁厂及焦化厂等配套工厂、机械厂、发动机厂,在建的有化工厂、石油提炼厂、汽车制造厂、机车制造厂、特种钢材厂、合成橡胶厂。建成工厂下一步的任务是扩大产能,计划在1901年将产能扩大两倍以上,初步满足广东地区的发展需要,还有军队方面的需求。在建工厂计划在1901年上半年建设完成,建设速度加快得益于基地的科技、基因人、材料和机器,再加上前段时间工厂建设的经验。存在的问题是目前的工厂产品大部分用于本集团建设、各种轻工业工厂建设和火轮制造,产能还能满足,但规模扩大后会造成产品积压,建议尽快启动广东地区铁路建设计划,轻工业工厂的数量还要增加,才能消化重工业工厂的产品;另外一个问题是惠州地区已经不能容纳更大规模的重工业工厂,而且过于集中会造成后勤困难、污染严重等问题,惠州北部地形不利于大规模建设,建议向东或者向西扩张,鉴于西边靠近广州,不利于工厂的保密工作,最好向东扩展;第三个问题是我们集团已经建设了一大批工厂,但运输问题急需解决,一是基地提供的原材料、机械运往各工厂、工地,二是工厂产品外运,虽然惠州已经建设了多条水泥道路,还有更多的在建,但公路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再说汽车厂的卡车还没有下线,运量太低,我们还是需要在惠州本地建设支线铁路;第四个问题是合格产业工人的缺乏,工人培训速度跟不上工厂建设速度,大部分工人进入车间时只培训了不到三个月,这连识字率都难以保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