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个洋军刀(陆军军官)都没混上就被踢回来了!现在我草!了不得这个豆腐仔了!一群王八蛋巴结他,要把选为他韶关商会的会长,我草!一群就会拍马屁的小人!”长房长孙咬牙切齿起来,他做的生意就是往清国出口纺织品,和张胖子算竞争对头。
“张胖子和我吹过,但是我……我没大听明白过,这外交部是什么玩意?”老大虽然明白儿子艳羡张胖子,从儿子那表情也懂张胖子儿子肯定发达了,但有些名词他听得云山雾罩的。
“外交部!那就是总管世界各国朝贡的衙门!就是现在清国的总理衙门那种,就连清国那可都是满蒙贵族当头哦,宋国更特别看重外交部,外交部都从总督府路分出来,额外修了栋西洋大楼,六层白色西洋大楼啊!!!看起来就吓死人!就它最靠着皇帝的蓝宫,下面有地道穿过马路直通蓝宫!可以经常面见圣君,干几年就下放到各地当封疆大吏,乃是大宋第一肥缺美差啊!”长房孙子激动得要命。
“你是说张胖子儿子没有科举就直接被破格录入了朝廷肥缺大衙门了?”老大一脸恍然大悟的表情,看来终于明白张胖子说的那些不知所以然的名词是什么意思了。“非但没有科举,连海游士都没有考,是被人家教会翰林院的塾师一封信推荐去的!”长房孙子一脸羡慕别人走了狗屎运的表情,哀叹了起来。“为啥啊?难道他认识人?”老大茫然无比。
“因为他是从浸信会学校一路读上去的,算是人家的嫡系人材”,看老爹不懂,长房孙子就比划着说:“洋教派系林立,有些竟然势同水火,这些派别就类似于儒家里各个派别,不过现在各个派别都纷纷树立学堂,自己的人就自己教育。
这个浸信会乃是目前海宋最大的教会,势力强横之极,据说和各个洋人国家关系好得穿一条裤子,其内的教师一封信就可以让自己的门徒去各国洋翰林院。姓张的儿子就是读的韶关浸信会培德小学,然后考入海京培德中学,又考入海京培德高级学院,一路都是浸信会里的学校,这不老师们都喜欢他,也不需要他考试,直接轻飘飘的一封信送出国当海游士去了,连朝廷都求着他给他官做。”
“你的意思是:把阿宝送去教会学堂?”老大迟疑了一下问道。“当然了!读四书五经有什么意思!没有官做啊!”长房长孙大吼道:“他都快八岁了,人家有五岁就送进去的,咱们都晚了三年了,再不送就来不及了!难道让他靠着那些孔孟之道的圣贤书识点字,自己年纪大了,再重新补习西学,然后再去和那些从教会学校里出来的家伙拼西学科举?”
“可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