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赍之后,新科状元着朝衣朝冠,恭奉谢恩表率诸进士入朝谢恩。关于谢恩表,有一个规定:因为新状元‘草茅新进’,故而都要请前科状元代为缮草:‘所以尊前辈以其知体式也。’谢恩表置于匣内,用黄绫包裹,用锁金龙袱之,由内阁官员代为收进。
再之后是释褐礼,就是脱掉平民服装,换上官服(褐者,古时贫寒人衣着之谓),释褐礼毕,进士们到彝伦堂拜见国子监祭酒及司业。受礼毕要请三鼎甲上堂,每人酌酒一杯,另外各插金花一支,称为簪花,以为祝贺,最后用鼓乐送新进士出。
最后还有一项动作就是刻碑留名,之后归寓放假数日,便要开始新的生活——入翰林院读书和任职了。
四月二十一日殿试,到全部礼制完成,已经是端午前后了。
看书投票,不能忘掉!!
第24节 万里跋涉(1)
四月二十七日,皇帝驾临乾清宫,引见丁末科新进进士,这都是经过三年馆阁学习,已到散馆之期的士员。除了新科状元张之万授职修撰之外,这一科最最为人熟知的人物就是后世鼎鼎大名的李鸿章了。他的科名甚是靠前,是二甲第十五名,入选庶吉士,散馆后授为编修(上面两个都是官名,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一类的官职)。
51个人在御阶下跪着,皇上探头看了看,想从中找出李鸿章,最后还是放弃了,安坐如仪的端起**喝了一口:“你们都是经历十年苦读,一朝得中而为天下读书人表率。今日引见之后,或授以修撰、编修、检讨。或以部属使用,或代天守牧一方,安抚黎庶,不论授职如何,俱都是朝廷之人,当心为公用,胸怀天下。万不可苟苟于一己之私。”
“皇上圣训在耳,臣等自当勉力报效朝廷,报效皇上。”
这样的说话都是官面文章,皇帝也不会更说很多,当下点头:“退朝!”
回到养心殿,在西暖阁四位执事太监的帮持下换上便服,皇帝一摆手:“传许乃钊。”
自从曾国藩奉旨出京,许乃钊,蔡念慈,冯培元就成了常伴帝侧的近臣,宠臣。奉召前来,见礼以毕,皇帝示意他站起来:“曾涤生出京有多久了?”
“回皇上话。曾大人是三月十四日出京的。算来也已经一月有奇了。”
“让一个读书人,到湘桂交界之地去督视用兵剿匪事宜,朕细细想来,总觉得欠妥。”皇帝微微低着头,似乎深以为憾的样子。
“曾大人从来都是身在庙堂,心怀天下。这一次奉旨出京,正是可以一展宏图伟业之机,便是他自己,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