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视一笑,大叫道:“大王,我们下来陪你了。”说完拔出佩剑,往自己脖子上一抹,登时像死鸡一样垂下脑袋,扑通滚进了自己挖的墓坑。身手非常利索,似乎训练有素。
刘邦听说后大惊,田横这家伙还真得人心啊,不行,他还有五百人在海岛上,得都弄回来,不然不好办。于是派使者去招,五百人开始兴高采烈地来了,等到听说田横已死,当即大哭,蜂拥来到田横墓旁挖坑,集体自杀,高呼:“大王,臣等都来地下陪你了。”声震林樾。
这就是著名的“田横五百士”的故事,徐悲鸿在抗战时期曾经以此故事为主题画过一副油画,表达中国人誓死抗日,绝不屈服的决心。但说实话,这也是掩耳盗铃,精神顶个屁用,国力不强,民智不张,科技不昌,政治不清明,怎么可能打退日寇?田横五百人虽刚烈,战场上却无所作为,最后落得齐齐自杀的下场,又有何值得称道?况且这也可能不过反映了齐国的野蛮习俗,据考古学家统计,迄今发掘的战国时代齐国贵族墓葬,其殉葬活人之盛,罕见于其他国家,卿大夫拥有数量众多的家奴,他们对之享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国家法律不能干涉,从田横五百士这个史实看来,也许齐国的奴仆为家主殉葬自愿的可能性较大,不一定具有强迫的因素。
英布:
英布自从被封为淮南王后,过了一段好日子,在王位上坐了七年。他比彭越聪明,发觉刘邦的不良用心后,立刻发兵,通电宣布起义。虽然他善于用兵,深得项羽真传,但由于众寡悬殊,还是失败了。毕竟刘邦的兵太多,不说刘邦带来的主力,光曹参从齐国征发来协战的车骑就有十四万,他一个小小的淮南国,哪里撑得住?正因为失败了,所以他这个发兵不允许称为“起义”,只能叫造反。他死得很可怜,是被自己的小舅子诱杀在鄱阳湖区的,但他终究还是有点收获,在和汉兵混战中,他让刘邦吃了一枝流箭,从此刘邦的身体状况急剧下降,很快也死了。具体也请参看《文景之治》。
韩王信:
这个人其实也叫韩信,和淮阴侯韩信同名。他出身比后者高贵,是战国时韩襄王的非嫡传孙,因为勇武,在张良的推荐下,被刘邦赏识,死心塌地地帮助刘邦打天下。汉二年,他被刘邦封为韩王,疆域属于以前韩国的一部分,在秦朝时则属于颍川郡。国土已经算很小了,但刘邦仍旧觉得不放心,他觉得颍川北近洛阳、巩、荥阳、成皋,南近宛、叶,东靠陈、淮阳,都是天下至关重要的枢纽,一旦天下有变,他只要发兵北据成皋,汉兵就出不了函谷关。所以在第二年,刘邦就迫不及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