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师江陵,宣皇太后密诏,刑白马盟誓,诛弑君逆贼,使两宫反正。”
我听罢不觉慨然:“宇文君山不过一介书生,去荆州上任亦不到一年,便有如此魄力,当真令人刮目相看。”
易珠笑道:“宇文君山固是年轻了些,可也是太宗与先帝看重的。至于王甯,太宗皇帝在时,他便在蜀中了。当时信王与启爵军功赫赫,镇抚西南。王甯沉敏渊默,治绩上佳。在蜀中经营多年,根基深厚,深得民心。他是个雷厉风行的,不但杀了启家,还杀了启家的亲信,一举收回蜀中兵权。信王这一回,可是遇见两个劲敌。”
我颔首道:“蜀中与荆州,历来是用兵之地,若沿江而下,攻城略地,则江南不为信王所有。”
易珠笑道:“王甯这么快便募齐兵员,集齐辎重,造起楼船,诛杀启氏,想来自先帝崩逝,便早有反心,只是信王罪孽未显,故此未发。他是忠臣也就罢了,只怕亦是怀了周公伊尹之心。可怜信王妃,才得意了几天,就葬送了父亲的性命。”
我微微冷笑:“夫君弑君篡位,这点儿代价总该偿的。”
易珠道:“姐姐当年与信王妃何等亲密,今日说起她的伤心事,就像说一个陌生人。”
我拿了玉尺将白子分成数堆,慢慢赶入霁蓝白花罐子中。棋子倾落,声音由悠长清脆而急促呆板,一如多闻杀戮而渐渐麻木的心。“信王在城中杀了成千上万,蜀中这几百,不够偿命的。”
易珠笑道:“姐姐不在意就好。如今信王南北受敌,十分狼狈。倘若他被困在函谷关,王甯与宇文君山长驱汴城,杜娇与睿王那时起事,里应外合,必能拿下汴城。信王孤悬在外,若听说汴城已失,气为之夺,加之昌王夹攻,必败无疑。可惜,这二人夺权废立的心也急了些。”
高思诚、杜娇的败亡固是令人惋惜,然而成王败寇,日子久了,也仅仅是惋惜而已。“我劝过许印山,他偏要将我看成女祸一流,我也没有办法。”
易珠笑道:“过去的事情,还提它做什么?姐姐不若想想,信王会如何应对?”
我微微一笑:“如果我是信王,便不会任昌王将自己困在函谷关。函谷关易守难攻,相比之下,击败荆州军更为紧迫。更何况为丈人报仇雪恨,刻不容缓。”
易珠听了,低头若有所思。我默默将棋秤拭净了,命人撤了下去。忽见易珠的贴身丫头淑优在门外行了一礼,一径走进来恭立在易珠身侧。易珠也不去想信王之事,只抬头问她何事。
淑优双目微红,似是哭过。她屈膝行了一礼,默然不答。易珠笑道:“玉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