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间畅饮谈天、啸吟风月一般。“殿下知道我当年在宫中的行事。只要给我一丝线索,我便能将实情查得水落石出。”
熙平没有多问,只是叹道:“是,即便你当时身受重伤,我也信你定然能办到此事。为此我劝信王夫妇早些结果了你,他们却始终不肯,白白错失良机。如此说来,华阳是你藏起来的?”
我笑道:“是我命刘钜去宫里救出来的。”
熙平道:“你将她藏在何处?”
我笑道:“旧年我重伤初愈,随母亲去白云庵还愿,便与寂如师太约定将华阳长公主藏在白云庵。”
升平蹙眉道:“不可能!信王在京城内外到处搜捕,白云庵逐间房子也被搜检了两遍,如此两个蓄发的女子,在一大群尼姑之中,如何能错过?!”
我笑道:“殿下大约不知道,当年升平长公主出家不久,内府曾扩建白云庵。从筹措银子,到改建督造,一应事体都是越国夫人经办的。当年升平长公主有心避世,所以特意让越国夫人凿了三间石室用以闭关,这三间石室并不在督造的图纸之上。衙差军士一来不知道有此密室,二来不敢冒犯寂如师太,更不敢亵渎佛祖,自然是搜检不到的。是了,前些日子施大人与夫人泰宁君去白云庵礼佛,顺道将华阳长公主从庵中带入京城,那一夜因为车坏了,夫妇二人还宿在我家中呢。华阳长公主便在仁和屯客店中歇了一夜。殿下说,巧不巧?”
熙平一怔,像是从深远的角落中拾起一段不起眼的记忆:“施哲……”说着嗤的一笑,“这么多年,我还以为他做了宰相便长进了,不想更加愚蠢,竟跟一个女人干这等杀头的勾当!”
施哲的“愚蠢”,便是他曾救助过父亲,然而熙平似乎已经不记得了。我不欲分辩,只垂眸淡淡道:“昌王也是我派人劝返西北的,前些日子他还上书说,若信王不肯废杀曹氏,他便要兵谏汴城之下。”
熙平冷笑道:“‘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你素来‘忧国忧民’,如今挑唆昌王反叛,便不怕战火屠戮生民么?!你在宫里那些年,果然学足了高思谚的假仁假义!”
我摇了摇头,正色道:“倘若将来信王不篡位,昌王便不会起兵。既不起兵,又何来屠戮生民?‘有伊尹之心则可,无伊尹之心则篡矣。’'90'至于殿下责备玉机假仁假义——”我笑意淡惘似血雨腥风打落了的白玉兰,“玉机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