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雷托的灾难告终了。
奥一德军以十六个师对卡多纳指挥的五十五个师,在一次突击中,一举夺回了意军以一百万人死伤的代价、沿着伊松佐河进行了十一次血战所得到的几平方英里领土。有时被称为伊松佐河第十二仗的卡波雷托之役,几乎使意大利屈膝。
这次伤亡计一万人死亡,三万人负伤,二十九万五千人被俘,此外还丧失了大量的武器和装备。如同以前几次战斗那样,成千的意大利人急于投降。而今,他们向俘获者欢呼,“奥地利万岁!向罗马进发!”
在意军逃往皮亚韦后,协约国急忙调了六个法国师和五个英国师去支持他们的伙伴。由于这些增援,意军得以坚守在皮亚韦河后面,以对抗奥一德部队。
最后,口月26日,入侵者因兵力耗竭而撤退了。
未能在意军逃跑前捕住他们。使奥军和德军懊丧不已,他们的追击由于步兵缺乏铁路或汽车来运输并且大炮只能用马拉而受到阻碍。在另一方面,没命而逃的意军把装备和重武器丢下之后,一无羁绊。如果德军和奥军当时能够集合起两三个新的骑兵师,意大利也许已被逐出
。
卡多纳为阿曼多迪阿兹将军所取代。迪阿兹或许称不上一个较好的战略家,但至少比
印度。
目前还控制着半个印度的英国军队,显然因为世界大战的到来而显得慌乱起来,他们必须要想些办法。才能从有可能被中国军队全歼的命运中挣扎出来。
印度陆军的高级军官约翰尼克松爵士将军把他的部队从印度的西北边境省调往美索不达米亚,他在那里率领一个军,包括两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旅。
可是,中国人已经加入到了土耳其的防御作战之中,并且英国人没有注意到热病盛行、干早贫着的底格里发拉底流域所特有的作战危险。
尼克松派统率第六印度师的查尔斯汤申德将军去追逐力量不均地分布在整个地区的土耳其主力,汤申德向底格里斯的东岸前进,于6月3日以微不足道的损失攻占了阿马拉。中土联军却选择了宁愿往后撤退。重新集结更多的兵力。而不为一个缺乏任何战略价值的城镇去战斗。
汤申德的特遣部队不顾敌人的扰乱。烘炉般的温度和疾病,沉重缓慢地上蹦底格里斯河,于 0年口月夺取库特伊马拉,然而,由于缺乏充分的医药设备,许多伤员不必要地死亡了。汤申德继续沿着底格里斯河前进,遇到的抵抗日益增加。
0月初进入阿齐齐亚,那时河谷深处往往干涸为泥泞的细流。谨慎的尼克松感到进一步前进的困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