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
“如此,臣明白了!”钱谦益坐下。
朱常渊指着王五说道:“王五身为监察院都督,你在全国的力量是一片空白,自然更好计划,比如要在全国各地每个省甚至每个州府建立起**于地方政务和军务之外的监察机构,什么时候开始建设?如何选拔人员?什么时候建设完成?每年能抓住多少贪官污吏?如此种种,皆是政绩。”
群臣听了,又是一寒。
每年抓多少贪官污吏,我的天呢,这是硬性指标啊。。。。
第47章第一个五年计划
泰正元年四月初十,内阁首辅薛国观辞官返乡,国观出都,重车累累。百官同僚,竟无一人相送,陈贵妃念及救恩,赐御酒于道。国观之家,十日暴卒!
后世《大明史》如是记载!
薛国观的下场,可以想象得到,但是没想到会这么快。从拥立新君到身死道消,前后不过五个月的光景。很多人怀疑薛国观的死有朱常渊在其中作祟。
但那又如何?中华历史上又有哪个君主没有因私仇而杀过大臣?
所以朝臣对此虽然心知肚明可是没有哪个人傻到会为薛国观说话,包括薛国观的老同志姜逢元在内。
当然了,这件事也把姜逢元吓得出了一身冷汗,连夜进攻面见朱常渊,说自己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要致仕。
朱常渊点头准许!
姜逢元虽然不是什么好货色,可最起码在拥立新君上面有功!况且和朱常渊二人之间不存在私人恩怨,朱常渊也就得饶人处且饶人,放了他一马,让他安安心心的致仕还乡。
为了表彰,也为了给自己立个牌坊以便洗清上次薛国观身上的嫌疑,皇帝还特地赐了姜逢元一幅字,以表彰他在内阁中为大明朝做出的功绩。
由此,内阁中的席位又腾出来了两个,朱常渊毫不犹豫的将自己人扶上位。
首先,商丘归德府名士候恂被人民为礼部尚书,入阁执政。内阁中空出来的另外一个位子留给了洪承畴。虽然这货在地方上无法实现真正的入阁,但是日后一旦回京师自然就能最快的速度补上。
泰正元年春末,朱常渊召集内阁与各部的官员汇聚乾清宫。开了个与平时略有不同的朝会,之所以说有不同,是因为这次朝会的时候,朱常渊明确让这些重臣每人列出一个五年内的计划,也就是所谓的五年计划。
这就是仿照后世的****,玩点实用主义的玩意了。
毕竟大明朝的这帮子大臣,虽然一个个威名远播。也有超常的智慧和战斗力,不过似乎永远都处于一种不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