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就是了不起的人。在这一点上曹操、诸葛亮都做得非常好。
第三点,赏罚分明。马谡丢失了街亭,负直接责任,而且损失惨重:杀。赵云箕谷失利,但是事出有因,因为敌强我弱,而且赵云的指挥应该还是得当的:降级。王平是马谡的副手,在马谡进行军事部署的时候,王平一而再再而三地劝阻马谡,而且在马谡丢失街亭以后,王平采取了很多正确的措施,保全了军队:赏,王平晋级。王平是这次战争当中唯一没有受处分、反而受奖励的将领。那么本人作为统帅,负领导责任:贬。杀谡,降云,赏平,贬己,叫做赏罚分明。
因此我们可以说,在街亭失利之后,诸葛亮的善后处理非常得当,做得好,做得对,应该大书特书。但是我们也就因此有了一个问题:既然做得对,为什么要哭呢?
*马谡的街亭之失,使诸葛亮失去了一次统一中原的重要机会,也给蜀汉方面增加了许多不利的因素。而从前面易中天先生的分析来看,马谡失街亭后,诸葛亮对各方的处理都非常得当,体现了诸葛亮的一贯风格和态度,不免让人心生敬畏之情。其中,有一个细节让人迷惑不解,在处决马谡时,诸葛亮是失声痛哭、泪流满面。这是痛失爱将的惋惜,还是另有隐情呢?诸葛亮为什么哭呢?
陈迩冬先生对此有一个解释,认为诸葛亮的哭有四个原因:惜马谡,马谡杀了可惜;悼将士,因为战争失败了,有很多战士牺牲了,要悼念他们;恨自己;思先帝。为什么恨自己、思先帝呢?因为刘备生前曾特地交待过,刘备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刘备说先生啊,马谡这个人是个夸夸其谈的,这个人是不可以重用的,你一定要注意。没注意,错用了,恨自己没有听先帝的话,追思先帝的英名。四个原因。
那么严冷先生也提出了一个原因,严冷先生的《三国史话》里面提出来,说诸葛亮斩马谡为什么挥泪呢?要从《三国志·诸葛亮传》的那五个字去找原因。哪五个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