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粮草、供应援军,这是他的工作、他的职务。所以他没有责任。
有一些历史学家提出来说,诸葛亮难逃其咎,为什么呢?因为关羽攻打襄樊是按诸葛亮隆中对策的战略规划在行动,所以诸葛亮也有间接的责任。我认为我不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呢?第一,诸葛亮的隆中对策是战略规划,不是实施方案,它是一个总体的规划。懂规划的人都知道有总规、有详规,还有实施方案。何况诸葛亮并没有向关羽直接下达命令要关羽去进攻襄樊,而且诸葛亮也没有这个权力直接下达命令,他有什么责任呢?这是第一点。第二点,诸葛亮的隆中对策是怎么说的?诸葛亮说:“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众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这里这个将军指的是刘备了,这段话说得非常明确。它包括两个内容:第一是天下有变,那么请问,关羽打襄樊的时候天下有变吗?没有。第二,诸葛亮的这个战略规划也说得很清楚:“命一上将将荆州之众以向宛、洛”,这个上将可能心目中指的也就是关羽吧,姑且这么猜测吧;“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是两路出兵,同时进攻。那么襄樊战争的时候,两路出兵了吗?也没有。
所以不能说关羽的襄樊之战是实施诸葛亮的战略规划;相反,在我看来,关羽的行动破坏了诸葛亮的战略规划。关羽没有很好地领会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匆匆忙忙地就出兵了。结果呢?使诸葛亮这个一旦天下有变就从荆州和益州两路出兵消灭曹魏的这个设想,永远没有办法实现了。所以不能够因为诸葛亮有一个“隆中对策”,就把襄樊战争失败的责任加在诸葛亮身上,这对诸葛亮是很不公平的。那么这里头又有一个问题,既然如此,关羽攻打襄樊的时候,诸葛亮为什么不阻止呢?这个问题我们姑且留一个悬念,以后再讲。
第二个小问题,为什么要打襄樊?
这个问题史学界也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吕思勉先生的观点是认为这是配合刘备在汉中的行动。吕先生说:“逐利之兵,亦宜同时并出,首尾相应。故刘备之兵未还,关羽之师已起矣。”因为刘备在打汉中,所以关羽这边配合行动打襄樊,牵制曹操。这个说法呢,我有点疑问。所以我比较倾向于赞同另一种观点,那就是得寸进尺。刘备在汉中取得了胜利,称了汉中王,关羽当了前将军,这时候刘备集团觉得自己很了不得,那么再干一下。那汉中你看也没怎么打,曹操不也就走了吗?曹操也没那么可怕嘛,也没那么恐惧嘛。所以,关羽的这个得寸进尺,我们从好的方面、从肯定的方面讲,叫做乘胜前进、再接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