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荀彧一个人出城去见郭贡,神色自若,郭贡一看,知道鄄城拿不下,撤军。所以是荀彧和程昱在曹操刚刚可以说有一点成功的时候,帮曹操守住了他的根据地。
那么荀彧是这样的一个人,有智慧、有理想、有远见、有担当,所以曹操对他信任有加。何况荀彧这个人出身东汉名门之后,道德品质又好,人缘也好,名气也大。那么有了这么多的条件,跟曹操又是这么铁的一个关系,因此董昭在要提出让曹操晋封魏公、建立魏国这样一个建议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人就是荀彧。
*建安十七年,董昭一班人为了拥立之功,向汉献帝提议,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如果曹操封了魏公,就表明他可以拥有一套自己的班子,建立自己的国家和政府,在大汉王朝中建立一个“国中之国”。这在当时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而董昭的这个提议出来后,身为曹操重要谋士的荀彧对此是如何反应的呢?
董昭去向荀彧征求意见,实际上他的意思也不是征求意见,是什么呢?是希望荀彧挑头来做这件事,由荀彧领衔给皇帝上表章,这是他们希望的事情。但是结果怎么样呢?结果荀彧反对。荀彧是怎么反对的呢?荀彧对董昭说:曹公兴义兵、除暴乱、平天下,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匡复汉室,维护国家,我们曹公秉持的是忠贞,坚守的是退让,他是一个忠臣啊,这是我们曹公高尚的道德品质。(电脑小说站更新最快)君子爱人以德,一个君子真正爱一个人,不是说给他增加这个官衔,增加名誉地位,而应该是帮助他完成自己的道德理想,保证他做一个有道德的高尚的人,这才是君子应该做的事情啊。既然我们曹公是如此的高尚,——他意思没有明说,那意思是——你们为什么要拉他下水呢?所以荀彧说了四个字:“不宜如此”,不好吧。
那么这段话,荀彧是对谁说的?表面上是对董昭说的,说你们这样做不好。但是实际上以荀彧之聪明,不会不知道封魏公、建魏国,那就是曹操的主意,是曹操自己想做的,只不过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