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裁醋钪彰挥谐频勰兀?br />
*拥有和皇帝一样的政治待遇,并且大权独揽,曹操除了名义上不是皇帝,已经是事实上汉朝的最高统治者。这个时候,曹操不管是篡汉自立,还是代汉自立,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在这样有利的局面下,曹操终其一生都没有当皇帝,这是为什么呢?
比较通行的说法,认为曹操审时度势、知难而退,把代汉自立的这样一个任务留给了他的儿子曹丕。这个也是有根据的,根据《三国志》裴松之的注,建安二十四年的时候,以陈群、桓阶、夏侯惇为代表的一些人向曹操劝进,劝曹操当皇帝。陈群他们的观点是这样的,说大汉王朝已经名存实亡,普天之下没有一寸土地、一个子民是汉王朝的,留它干什么?夏侯惇的观点是,皇帝是什么?皇帝就是万民之主,什么人是万民之主?能够拯救人民的,能够安抚人民的就是万民之主。现在谁在拯救和安抚人民?曹公啊,为什么不能当?可是曹操没有接受。曹操引用了孔子的一句话说:“施于有政,是益为政”,什么意思呢?就是只要对政治产生影响,那就是执政,不一定要有一个执政的名分。然后他又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如果说天命确实在我们曹家,那我就做个周文王吧。因为我们都知道,周文王是三分天下有其二,而服事殷,已经有了这个天下的三分之二的地盘他都没有去推翻殷王朝;但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是灭掉了殷纣王,取而代之的。所以大家都说这个话的意思就是,我做周文王,儿子做周武王吧,都是这么认为的。
但是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不同意。吕先生说,曹操说吾为周文王,正见得曹操不肯篡汉;至于说他把这个任务留给了儿子,吕先生用了四个字来评价:“岂非梦呓”?他说你们这是说梦话。这个地方我是不太弄得懂、弄得清楚,我对吕先生是最为敬重的,我以前的讲座也多次引用吕先生的观点。但是我觉得,说曹操没有把这个事儿留给他儿子,好像也不大说的过去。
那么我的看法是这样,这个曹操当不当皇帝的事情,我总结了“四有”,就是“有想法,有资格,有条件,有障碍”。当然说曹操有这个想法是我的主观推测,讲清楚,因为他有没有这个想法,天知道呢,又不能找他来问,也没记载。但是,你说这个人做到那个份上了以后都不想,好像总是不太说得过去吧,对不对。第二,有资格,这个也不用讨论了。有条件,那更不用讨论了。那么有什么障碍呢?张作耀先生的《曹操评传》里面讲了四个障碍。
第一,曹操青年的时候说过一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