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这个做法古已有之啊,早就有人在做了,不是我的发明。比方说,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的《三国史话》,里面就讲到了,说做这个郎官,就是去做公务员。你不能说讲史不能评论吧?
主持人:为什么要加这个尾巴呢?
易:调侃。
主持人:调侃跟学术有关吗?
易:当然可以调侃,学术的观点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表述,调侃就是其中的一种。你现在面对的是电视观众,你要用最简洁、明了、通俗、明白的语言一下子让他明白,所以我就使用了这种调侃的方法。因为古人写史,都史读得多的人是知道的,就是我们中国古人的历史也不是我们现在某些学者想象或者描述的那种所谓严谨,他们是很夸张的,比方说他可以记载一段话,“浮尸百万,流血漂橹”,就是那血流得盾牌都漂起来了,这是不可能的,没有那么多血。它是一种文学的语言,就是在我们的正史里面他也是有文学性描述的,那么这个时候你稍微调侃一下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且大家都听明白了。我自从这些话受到批评以后实际上我是问了一些观众的,大家都很明白什么意思,就是调侃的这句话记载得过分夸张,没有任何别的意思,至于有人在当中看出了别的意思那是他的事情。
主持人:还没有完,他们认为易老师在讲课中间那些用词不是很妥,甚至流于粗俗。比方说,刘表之死,你跟观众说,见上帝去了。比方说,诸葛亮是一个少年英才,而且是一个帅哥,“帅哥”这个词,他们认为把诸葛亮想象成这样的形象有点贻笑大方。
易:贻笑大方,原话是这样?读《三国志》没有,《三国志》怎么描述诸葛亮的?“身长八尺,容貌甚伟”,不叫帅哥叫什么,叫伟哥啊?还有刚才前面说的,就是刘表不能见上帝,刘表只能见阎王,他们是不是这个意思?上帝是西方的,中国人没上帝,只能见阎王,是不是这个意思。
主持人:但是我很想知道的是,易老师您在讲课的过程当中,是不是非常刻意地去用这样的词汇?
易:我再强调一遍,我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面对任何对象,都这么说话,你说是刻意还是不刻意?
主持人:为什么不有所区别呢?毕竟这是电视,毕竟是一个大众传媒。
易:对,大众传媒的意思就是不说人话?
主持人:应该跟生活中也有所区别。
易:谁规定的?如果说应该跟生活中有所区别,那节目就不会播了,审片就通不过。谁规定的?那条王法规定的,奇了怪了这事情,我告诉你,我也有三个原则,一,说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