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说什么呢?
易:误人子弟是有的,误人子弟啊,信口开河啊,胡说八道啊,满嘴跑火车啊。
主持人:一般是来自于专业的历史研究人员呢,还是来自于您的同事,来自于您的同道、同行?
易:什么人都有,比方说有一位老先生,好像是研究科学技术的,他还给我画了一张气象图,以证明诸葛亮借东风是很科学的,这个我就没办法解释,因为诸葛亮借东风这个事是子虚乌有的,这是史无记载的,它不是一个事实,你画多少图也不能说明问题啊。
主持人:在沙尘暴的北京我们宁愿相信借东风是有可能的。
易:这是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是发帖子,我就不知道他是什么身份。
主持人:有没有这种相反的意见对您有所触动?
易:你说的触动什么意思?
主持人:就是您觉得我是不是应该调整一下我自己,或者我是不是真有点误人子弟,或者我真应该更严谨一点,像您所说的,在录三国人物的时候,您觉得一些无法确实的历史事件您都先不要谈。
易:这个意义上的触动没有,但是有提醒,提醒的意义是有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很多热心的观众指出了节目当中比方说属于口误,或者是看走眼了、念错了字、说错了出处这类的情况我能够改的马上就改,非常感谢他们的批评。还有一些,虽然他们意见我不一定接受,但是我觉得他们也有他们的角度,也有他们的考虑,他们也有他们的道理,能够兼顾的兼顾一下。至于学术观点不同,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所谓了。
主持人:讲《汉代风云人物》您觉得游刃有余吗?
易:没有哪个节目是游刃有余的,只能是呕心沥血。
主持人:那请您做一下您的呕心沥血的名词解释,您为了一集《汉代风云人物》,您为一集三国,大概要做什么样的准备?
易:一集大概需要五天的准备时间,讲一集案头工作要做五天。
主持人:那案头工作都包括?
易:案头工作包括看书、思考、结构、写成文字,我每一集是把全文写出来。
主持人:那大概一集,比如像《汉代风云人物》文字量大概是多少?
易:七八千,七千到八千。什么都不能干。
主持人:就是为了这电视上所呈现的不到一小时的节目。
易:因为我所有的书虽然以前都读过,这次得重读,要确实。而且你知道我们所使用的书,像《史记》《汉书》《三国志》《后汉书》,它都是叫做纪传体的史书,它的特点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