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是白身而拘束:“知不可胜,则守。”
这话一出,董卓、孙坚都意味不明地看了一眼皇甫嵩。
皇甫嵩的话很直白:既然如今羌兵气势汹汹,明知道主动出击打不赢,那还打出去干什么?老老实实守住陵园不就好了。
张煌也感觉十分意外,因为在他的印象中,皇甫嵩是属于进攻**十分强烈的名将。不过仔细想想皇甫嵩曾在长社防守了颍川黄巾足足两个月,他倒也释然了。
这次的会议。本来按照资历他是没有资格参与的,但是皇甫嵩出于为了培养他侄子皇甫俪的念头而将后者带在身边,董卓自然也是有样学样。而对此帐内的其余几位大人物也没有什么异意,毕竟他们也有些欣赏这个叫做“张绣”的小将。唯一遗憾的是这样的年轻俊杰错误地跟随了野心勃勃的董卓。
但不管怎么样,像这种场合,张煌与皇甫俪只能听,不能开口。不过这也使得张煌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皇甫嵩,看看他在用兵上究竟有怎样的独到之处。
见张温看着自己一副目瞪口呆的模样,皇甫嵩犹豫了一下,最终做出了解释。
“所谓守者,知己者也。知己有未可胜之理,则我且固守。待敌有可胜之理,则出兵以击之,无有不胜。”
皇甫嵩的解释毫不出人意料。无非就是防守反击而已,哪怕是张煌也能想到,问题在于提出这个大战略后将怎么去实施,那才是张煌想要偷师的。
但没想到的是,还没等到皇甫嵩说出具体的战术,荡寇将军周慎却提出了异议。
“未战而怯。灭杀士气。……主帅大人初掌军,未尝一战便欲固守。岂不长敌逞凶气焰、灭我军士卒的士气?”
很显然,周慎是主张主动出击的,因为大汉军方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在挽回曾经被张煌撕掉的脸面。
皇甫嵩闻言皱了皱眉,沉声说道:“明知不可敌而敌人,殊为不智!”
周慎一听整张脸涨得通红,拍案怒道:“未曾交战,孰能轻言胜败?”
“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若知胜理,则攻之;不可胜,则守之。……不知彼、不知己,贸然出击,庸将所为!”皇甫嵩看了一眼周慎,淡定地作出反击:“必败无疑!”
“皇甫义真!”周慎拍案而起,怒指皇甫嵩气地浑身发抖,但是碍于皇甫嵩的身份,他最终还是强忍了怒气,咬牙切齿地骂道:“败军之将,也配夸夸其谈!”
说罢,他重哼一声,竟率先离开了。
什么情况?
摸不着头脑的张煌在旁是看得一头雾水,心说皇甫嵩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