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盖檐儿无扣子。扣子也不同,主家的扣子是红木的。此标准后来被各府广泛采用,进而推广到商行工坊。
第一第二十四章 燧发火枪才符合需要
中山装现在叫简装或制服的大量推广,让赵永泰又想到了一个伟大的发明——拉链,不过这个东西他没有自己做,而是让几个三级生和铁匠坊的工匠负责。(本书转载1⑹K文学网 ⑴6kXS。cOМ)
天启七年三月,秘密招募的火器匠已经到了。直接被带到了离城50里的澄江中游一个新建的厂区内,这里将是以后的火器厂,配有全套的铁器水力设备、工具,并有一百多个铁匠和木匠。张铁匠是这个厂区的技术管事,孙木匠是技术副管事,赵勇是后勤管事。赵永泰只是简单的讲了几句就让他们先按照以前的做法做几支火枪出来看看。具体的规章制度自然有人跟他们解释。
几个工匠一商量,决定先做几支他们最熟悉的火枪——鸟枪。在原有的铁匠的帮助下,几个工匠边使用新式的工具边暗暗称奇:这里的东西别说用,听都没听过。
在新式设备的帮助下,几个工匠只用了两天就完成了三支鸟枪。不断称赞这些工具好用的同时也表示这几支枪是他们做过的最好的枪之一。
一直在旁边观看的赵永泰也基本明白了现在的火枪制作流程。不过鸟枪不是他的目的,他需要的是一种威力大得多的火枪。就看这几支鸟枪纤细的枪管,基本上它也就只能打鸟了。
赵永泰以鸟枪和几支弗朗机铳作为样本开始设计一种重型火枪,而且要是燧发的。这几支弗朗机铳是各家当做收藏品从洋人那人买来的,在赵永泰提出后,就转送给了他。这里面有一只手铳,三支长铳。口径从13毫米到26毫米各不相同。
最终,赵永泰选择了17。8毫米作为口径。因为这个直径的铅珠不到40克,具有较大的杀伤力又不会太重,可以让士兵携带更多的弹药。
口径确定后就可以确定管长了,根据倍径关系,赵永泰选择了52倍径。主要是以前看小说里都说了52倍径的火炮是比较好的,至于火枪是不是一样就得做出来才知道了。
枪管长径确定了就得确定管壁厚度了,这个没办法,只能让工匠们试做实际检验了。他就自己开始设计激发装置。最简单的燧发改装就是将火绳换成燧石,但这样改装基本没有意义。改装成燧发最关键的是让药池遮蔽起来,以减轻恶劣天气的影响。
为了这个激发装置,赵永泰失眠了好几天,还把几个信得过的三级生叫了过去一块儿研究。张铁匠知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