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士为知己者死的味道,建文帝对他颇为爱护,故而他对建文帝颇为忠心,李景隆是建文帝亲自任命的主帅,他身为建文帝的臣子,对于李景隆年纪轻轻便做了主帅的这个位置,还是挺服气的,所以平日里对李景隆也极为服从。
如此一来,军队之中多数人对李景隆这个主帅的位置还是服从的,当然了不服的也是有的,眼前的瞿能瞿义父子便是,他二人虽在军队中,却不属于李文忠的旧部,也非徐达、常遇春、冯胜的旧部,若是算的话,勉强算是蓝玉的旧部,当年跟随蓝玉渡过大渡河征讨西番部落的战争中立下了战功,但蓝玉恃功骄纵,又多蓄庄奴、假子,恣意横暴,夺占民田,触怒太祖,洪武二十六年,以谋反罪被杀,剥皮实草,传示各地。究其党羽,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军中和蓝玉稍微有些关联的人都被斩杀,瞿能却能活下来,就足以说明,其和蓝玉关联并不大。故而说不属于任何旧部也不为过,而且他父子平日里最看不惯这些开国元勋的公子哥,和李景隆自是毫无交结,这样一个外系将领,如此肆无忌惮的对这位新任的主帅指手画脚,让李景隆如何不怒。若非先锋将平安出来解围,李景隆几乎要跳起来。
无奈瞿能父子实在不善于察言观『色』,若说二人冲锋陷阵自是一把好手,但说看主帅的脸『色』,二人当真连三岁小孩都不如,对于李景隆的脸『色』,二人居然浑然未觉,瞿能见李景隆不发兵,心急之下,也不顾在场人多,朗声道:“昔日赵括若非如大帅这般错过良机,尤其会有长平的骂名!“
“混账,瞿能话音方落,李景隆已破口大骂,在作为大帅之前,李景隆便时常听到众人以赵国赵括来和他比较,这也难怪,赵括,赵国马服君赵奢之子。赵奢死后,赵惠文王念其父子功高,让赵括袭封马服君。因赵括深谙军事,喜谈兵学,门徒众多,因而又被尊称为马服子。赵括少年时就聪颖过人,仪表堂堂,在几个兄弟中最为出『色』。赵奢好刑名之学,早年为田部吏,以严正著称。后来统兵打仗,靠严肃军纪,循规蹈矩,也能多次取胜。但赵括认为他的父亲虽然治军严明,但不善于谋划,能不大败可求小胜但也难求大功。这点倒是和李景隆出奇的相像,尤其是二人同样,在大战前夕代替他人职位,赵王以赵括代替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赵括死军覆,这点就连黄子澄在他临出发之际,也提到过莫蹈赵括覆辙之类的话语,这些话虽说的人,只不过是一个劝告而已,但李景隆却不这么想,二人遭遇惊人的相像,一个若是和一个被人传为笑柄的人相像,那的确不是一件好事,黄子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