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北平镇守的最佳人选。若是硬要说二人的差别,二世子就是昔日的战神韩信,攻城略地,战无不胜攻无不取。而大世子便是萧何,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便是刘邦也自叹不如的萧何?”这一番话说来,便是张玉、朱能、丘福这样的大将,一时也无话可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守城录》全书由陈规的《靖康朝野佥言后序》、《守城机要》和汤□的《建炎德安守御录》三部分组成,原各自成帙,宁宗以后合为一书,刊行于世。现存清乾隆四十年(1775)抄本及嘉庆、道光时刻本,共四卷,约 17800字。该书根据攻城武器的发展和实战经验,着重阐述了守城战法的改革。它提出“善守城者”不能只守无攻,而要“守中有攻”,要注意沟通城内外道路,便利随时乘隙出击。它主张改革城门、城墙、城廓旧制,如收缩易受炮击的四方城角,拆除马面墙(城门两侧城墙上的突出部分)上的附楼,另 “筑高厚墙”等。由原来的一城一壕代之以“重城重壕” 的新城防体系,以增强城邑防御能力。并具体阐述了炮在守城中新的使用方法,即由配置城头变为暗设城里,由城上观察目标,纠正『射』向和弹着点。此书还记载了陈规于绍兴二年(1132)研制成长竹竿火枪20余支及其在守城作战中发挥的作用。这种火枪是最早的管形火器,在科技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曾诏刻《守城机要》为《德安守城录》,颁行天下,令各地守城将领效法,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
第18卷 797章:再见纪纲
“说得好!”这一下朱棣也心悦诚服,”看来本王还真是用错了人,既然如此,北平便有炽儿镇守!“
“是!儿臣一定不会辜负父王所托,将这北平城守得固若金汤,待父王偷袭大宁,凯旋而归!”朱高炽适时的应了声。
“父王,这……?”朱高熙狠狠的瞪了一眼萧琴,急忙上前想再争取一番。
“好了,你随父王出赛吧?”朱棣面『色』一沉,但终究对着这个像自己的二世子硬不起心肠来。朱高熙见事情如此,也无法挽回,况且他驰战沙场贯了,让他守城还不大材小用,如今虽说没有守城这份功劳,这次能追随父王出塞也不错,只需自己在战场上好好表现,还怕父王不对自己另眼相看!打定了主意,朱高熙便不再言语,但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