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伤其筋骨,相反更是让其更加谨慎小心!经过上一次真定的教训,朝廷势必会有所提防,五十万大军的声势将更为浩大,燕藩面临的攻势亦将更为猛烈。为此一听建文帝命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大军赶来北平,众人便在吃惊之余,失去了平日应有的头脑,就连平日一向镇定如常的道衍和尚,在听到了朝廷的五十万大军大举攻来之时,也有些慌了手脚,一时到也不知如何是好,唯有死守北平,可北平虽城池坚固,但五十万大军一来,就算燕王善战,但实力悬殊太大,燕王若无外援,死守最后还是死路一条,为此道衍方才有些惊慌,此刻听萧琴说出另辟绝境,让他眼前一亮,他素知萧琴机智过人,说不定能有什么法子,故而心中一动,忙收拾心神听萧琴说下去。
瞧众人眼神满含期盼,萧琴胆子便大了不少,这时清了清嗓子,道:“朝廷虽有五十万大军,但若是王爷能请得动一个人,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朱棣一愣,随即脸『露』喜『色』,跟着一拍大腿喜道:“萧兄弟所言不错,若是本王能请来宁王帮忙,区区五十万大军,本王有何惧道哉!“
在当时的诸多藩王中,以受封于今北平的燕王朱棣和受封于大宁的宁王朱权势力最强。当时受封的藩王都有少则数千多则数万的护卫军,宁王朱权就有“带甲八万,革车六千”,且这八万精兵包括元朝归顺过来的蒙古兀良哈部泰宁、福余、朵颜三卫的骑兵,这些骑兵英勇善战,是一个实力非常雄厚的武装力量。此外,像宁王这样驻守边防重镇的藩王不仅统兵,还掌握着地方行政大权,必要时还可以节制朝廷派来的地方高级将领,调动大量的国家正规部队。原本大宁兵马昔日长期由朱棣统率,朱棣对朵颜三卫多有恩惠,后来宁王受封,朱棣这才将这支精锐的骑兵的兵权交给了宁王,这三卫之中,尤其是兀良哈的朵颜、泰宁、福余三卫,这三卫的蒙古骑兵最为厉害,让朱棣好生羡慕,若是归为自己所拥有,就算李景隆眼下率领五十万大军来袭,朱棣也丝毫不惧。
洪武二十二年明太祖朱元璋置朵颜卫、泰宁卫、福余卫等指挥使司。因居住在朵颜卫的兀良哈人最为强大,故以兀良哈概括三卫。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