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且在中原被异族所占领,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汉民族都会选择南京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华夏。大明、民国二次北伐成功;东晋、萧梁、刘宋三番北伐功败垂成。南宋初立,群臣皆议以建康为都以显匡复中原之图,惜宋高宗无意北伐而定行在于杭州,但迫于舆论仍定金陵为行都。即使太平天国以南京为都,亦以驱除异族统治为动员基础和合法『性』之一。所以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故朱偰先生在比较了长安、洛阳、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今日有幸小景站在这个昔日繁花似锦的城市里,内心深处颇为感慨,这个昔日的六朝古都果然气势非凡,从繁华热闹的夫子庙出发,步过秦淮河,撇下风韵诱人的梅花山,便可以看到明孝陵的题字和树立的诗碑了,跟着是享殿中烟雾缭绕,松涛林海,养长生鹿千头。鹿鸣其间,气势非凡。因屡遭兵火,现仅存神烈山碑,下马牌坊,大金门,四方城及神功对德碑,神道石兽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和象六种二十四只,神道石柱二,文臣武将各四。便这里昔日闻名天下的李文忠便在此了,简单的几匹战马,一座石雕像,一切似乎都很普通,普通得令许多不知情者都以为它只不过是一条典型小户人家的陵墓。一座简单普通的石像。
然而它并不普通,因为它不是别人的陵墓,它是岐阳王——李文忠的墓。
*********************************************************************************************
我们把历史回推六百年前,来看看这位古人的生平。
李文忠,字思本,小名保儿,汉族,江苏盱眙人。十二岁时便死去母亲,父亲李贞带着他辗转『乱』军之中,多次濒临死亡。二年之后才在滁阳谒见太祖。太祖见到李保儿,十分喜爱,便将他收为养子,跟随己姓。李文忠读书聪颖、敏悟, 所学东西就好像以前学过一样。十九岁时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骁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