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个小人物,却成功了,成为元末或多或少的英雄人物。成为朱元璋一生所称赞的奇男子。今日小景就带着众位去瞧瞧这个六百年前的小人物。
王保保 , 胡名扩廓帖木,本姓王,小字保保。沈丘人。其父亲是中原人,母亲是元朝末年将领察罕帖木儿的姐姐,察罕帖木儿之甥,后为舅舅察罕帖木儿收为养子。元末兵起后,从察罕帖木儿组织地主武装,镇压红巾军,元惠宗妥欢贴睦尔赐名扩廓帖木儿。
王保保是汉人(不是现代意义的汉人,当时汉人专指北方在金朝就与异族联合的汉族人,原来南宋境内人当时被称作南人)。 严格说王保保是个汉人与维吾尔人的混血儿。
《明史》列传第十二写道:“扩廓帖木儿,沈丘(今天的河南一带)人。本王姓,小字保保,元平章察罕帖木儿甥也。察罕养为子,顺帝赐名扩廓帖木儿。”
王保保的父亲是一个姓王的汉人,母亲是察罕帖木儿的姐姐(维吾尔人),他从幼年到1361年一直叫王保保,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关于他身份的全部。
因为察罕没有子嗣,所以他从王保保孩提时期就收为养子,这就是王保保从外甥到养子身份的转换。察罕让王保保既受汉人的教育,又让他受蒙古人和维吾尔人的教育,使王保保身材魁伟,颇有英雄气质,虽然王保保承受了多重文化遗产。
察罕本身的汉学修为也很高,曾经参加元朝的科举考试,并且中过举人。
1361年,察罕派他运送迫切需要的粮食到京师。他受到当时皇上妥懽贴睦尔的接见,并被赐予蒙古名字“扩廓帖木儿”,这是他以蒙古名字取代汉名“王保保”的开始。
王保保与他同时代的很多仕元的汉人(特别是读书)一样,既完全认可自己人的汉人身份,又完全认可自己元朝臣子的身份。或许这是因为,政治和民族在他们那个时代的人看来,根本就是两回事儿。(至少他们觉得应该是两回事。)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爆发。察罕在至正12年起义兵,转战河南、河北,收复汴梁,击退刘福通,平定山东,降田丰,“灭贼几尽”。后来在察罕总大军围益都的关键时刻,降将田丰刺杀了察罕,逃进了益都城。元惠宗即在军中拜扩廓帖木儿为“银青光禄大夫、太尉、中书平章政事知枢密院事、太子詹事,仍便宜行事,总其父兵”(《新元史•;扩廓帖木儿传》),开始了扩廓一生中辉煌的一页。这一年是元至正22年,即1363年。
至正二十二年,王保保的养父(也是他的舅舅)察罕帖木儿在益都被降而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