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擒。”朱高煦见无法出城,便哄骗王斌等,又回到汉王府,然后偷偷地从后门抄小道出城去见宣宗。
众大臣请求宣宗将朱高煦处以正典刑,宣宗不同意,拿出大臣们控告朱高煦的奏章晓示他。朱高煦吓得面如土『色』,跪在地上,叩头如捣蒜说:“臣罪该万死万万死,惟听陛下处置。”宣宗命朱高煦拟书信召集参与谋反的亲属,余党全部被擒。宣宗又赦免了乐安城守军之罪,胁从者也一律不再追究。命阳武侯薛禄和兵部尚书张本镇抚乐安,把乐安州改名为“武定州”。八月二十四日,押解朱高煦等班师回京。
宣宗押解朱高煦回京后,将朱高煦父子除籍废为庶人,在西安门建造囚室,名曰:“逍遥宫”,用铁链缚住朱高煦手脚,长木曳地,囚禁在逍遥宫内。一天,宣宗去看望皇叔朱高煦,实则是进一步审查他。朱高煦见宣宗到来,欲羞辱之,等宣宗一进门,朱高煦运足力气猛拽拖地长木,宣宗猝不及防,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宣宗震怒,命侍卫用300斤重的铜缸把朱高煦扣起来。朱高煦大怒,在缸内哇哇大叫,运力举起铜缸欲砸向宣宗。宣宗大惊,急命取来木炭,堆积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铜缸内。
明朝的那点事儿 000章:明惠帝的传说
相传,朱允炆逃离京城后,颠沛流离,千方百计逃避追杀,后隐居于湄江的观音崖一带。诚心向佛,终了一生,著名的藏君洞也因此而得名。
朱允炆在当皇太孙时,太祖朱元璋曾出联“风吹马尾千条线”,要他和燕王朱 棣以对。朱允炆对曰:“雨打羊『毛』一片膻。”朱棣则对曰:“日照龙鳞万点金。”朱 棣之对太祖较为满意。从中也看出了朱允炆的懦弱、平庸和朱 棣的野心勃勃。太祖驾崩后,皇室想了一些方法来巩固朱允炆的皇帝宝座。但毕竟人算不如天算,后来江山终究被朱 棣所得。而上面的对联却成为二人命运的谶语。
话说朱允炆在湄江隐姓埋名,自称应文和尚,留下了许多对联诗话。其中对观音崖风光的描写联“峰如巢风彩,崖似卧龙文。”使观音崖群山之秀美,崖峰之深奥玄妙跃然纸上。
在长期的流亡过程中,朱允炆一直以晋公子重耳的故事鞭策自己。希望有东山再起的一天。但后来他慢慢地发现,朱 棣管理国家的能力比自己实在要强得多,也就慢慢地打消了这个念头。有联为证:“有梦难圆,尘世着魔『迷』木『性』;无风易醒,洞泉悟道静凡心。”轻风吹拂着平静的心,沉醉于大自然之中,哪还管什么皇权富贵,都只不过是过眼云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