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因为当我准备写第三个案子的时候,我发现好像没多少人看我写的东西。那些单纯借用一个法检律师人设、专业bug一堆的文,反而大受追捧。
我陷入了深深的怀疑,心想是不是我搞错因果了。不是现在的小说影视剧不专业,而是受众并不需要所谓专业的东西。还是说我发错平台了,在这里讨论专业就是个笑话。想着想着,我觉得要不就坑了算了。写什么案子,写什么专业,写到最后不过是自己一个人的狂欢,自我感动罢了。
最后坚持写下去,是因为我的两个朋友一直在鼓(cui)励(geng)我。而且虽然不多,但是还是会有读者给我留言。
再后来,我发现原来真的有喜欢看案子和尊重专业的读者。这种有回应有共鸣的感觉,很开心,由衷地。
然后关于女主的人设,其实也是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变化的。
一开始的时候,我是想写一个理想主义但逐渐被现实打败的律师,第一版的文案也确实是这样写的。可写着写着人物好像就不归我控制,有了自己的想法。她不想臣服于现实,即便经历了也看透了很多事情,她依旧坚持学法和做律师的初心。
作为作者,我不能违背她的意志,只能用笔尖去成全她,所以最后呈现出来的是现在这个曲衷。一个坚强的,清醒的,不愿将就的,以及具有极强共情能力的曲衷。
作为一个刑辩律师,她自然是非常理性的。但作为一个人,她同时也是脆弱和感性的。所以在遇到段宁齐那个案子时,她会犹豫,会纠结和痛苦,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选择。在程荃那个案子上,她也和苏荣钦想的完全不一样。
可能是她执业年限太短,带入的私人感情太多,还算不上一个成熟的律师。但我不认为这是缺点,相反这是她最可贵的地方,也是男主会被她吸引的原因。
写这两个案子的时候,我真就写到感同身受了,写完觉得很难受。因为毕业后这短短半年的实习律师期间,我也有过这些矛盾又痛苦的瞬间,不止一次。
法律课堂和法律实务,就像理想和现实,存在很大的差别。我既没能从前者中走出来,也没能融入后者,处在一个尴尬的中间地带,进退两难,所以我时常矛盾又痛苦。
我常常在想,不久的将来自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律师。像曲衷?像苏荣钦?还是像观正律所里的其他律师?不知道,前路太遥远。不过既然我写了这篇文,那么我想在我犹豫和迷茫的时候,我可以回过头来看看自己曾经在这篇文里塑造的人物,这样或许就能坚定地走下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