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的,郭嬷嬷已是快步迎出了筒瓦泥鳅脊的大门,她同胡氏齐齐敛声屏气,倒是正好把这桩事儿给揭了过去。
受了郭嬷嬷的半礼,左氏落后胡氏半步,跨上凿成了西番莲花样的白石台阶,绕过一带影壁,走上因着长年累月的踩踏,早已泛着油润的墨青色的青石甬道。
左氏却有些愕然。
自她记事起,这是她第四次来青云山房。头一次是她十岁左右,方老太太做寿。第二次就是旧年相看,第三次则是三朝回门他们过来请安,这是第四次。
却是头一次看到这么多的绿色,触目所及,层层叠叠的樱草、柳黄、嫩绿、柳绿、葱绿、油绿、松柏绿……深深浅浅,皆是点缀着嫩嫩黄色的绿色。
左氏的第一反应就是打量了一眼影壁背后,哪怕已经时隔年余,却依旧让小姑子香叶念念不忘的花坛叠石。
又环顾四周,就如香叶所推崇的那般,浅中间深,实中见虚,确实别具一格,若是小丫头能有机会过来赏看,不知道会有多高兴……
只不过,这样的念头只在左氏脑中一闪而过而已。
很快拜见方老太太,老人家看着一前一后走进来的大堂哥同左氏。
大堂哥身姿挺拔,面带笑容,显得精神焕发。
左氏穿了件樱草色暗花罗的褙子,眉目婉约地站在大堂哥身边,看着如同对璧人。
却是半点不比方案首两口子逊色的。
方老太太的表情就可以用欢喜来形容了。
指了身边的太师椅让大堂哥同方案首坐,却招了左氏同胡氏一左一右的坐到了她的身边,闲话家常,说的基本上都是关于出行的细节。
大堂哥同左氏俱是打小就耳濡目染地学会了同长辈打交道的晚辈,可方老太太却不是甚的寻常长辈的。
不像左老太太,只要会念经会说因果,就能同她说到一块儿去,也不像秦老娘,只有她迁就小辈儿的。
方老太太年纪虽长,可思路清明,脑子比他们这些个年轻人,甚至更活泛。
就譬如,秦老娘这一向嘱咐他们的,都是行李上的事儿,比如虽是夏天,可河上气温早晚多变,除了要带上两件夹衫夹袄外,还得多带两身披风。又拿了体己的细棉布出来给他们做内衣,说是船在水上行,可用水却并不便当到哪儿去,湿衣裳更是没地儿晾晒烘干,多带几身内衣,也方便换洗。
而昨儿去左家辞别的时候,左老太太同左太太婆媳两个却俱是哭哭啼啼的,千叮咛万嘱咐左氏一定要小心。好像左氏并不是出门游历,而是要流放似的。还让她沿途停靠码头的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