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考武举,一旦中了武举,那可就是正经八百的的北府军,不需要再去那折冲府熬个几年。 邯城内,自从郭孝恪传出要开夏考科举的消息后,来自各地的寒门士人就像邯城汇聚而来,其实所谓的寒门士人并非是家里穷困得连饭都吃不出,相反所谓的寒门只是相对于那些世家门阀地方豪强而言。乃是些地方的中小地主,虽然有钱让家中子弟去念书,可是却不像那些世家门阀有政治资源,仕途异常艰难。 郭孝恪敢开科举,一方面是小东的世家门阀自恃家学,另一方面也是郭孝恪一贯以来的强势风格,让他们不敢在这件事上去触怒郭孝恪,如今北府军的折冲府遍布各地,军中的主耍军官都是郭孝恪从军以来亲自培养的嫡系军官,征收的士兵也全是良家平民子弟为主,凝聚力非常高。 在北方,没有任何人敢怀疑郭孝恪对军队的控制力,谁都知道郭孝恪这个汉王在北府军士兵心中就是他们的军神,只要郭孝恪一声令下,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摧毁地任何敢与郭孝恪作对的敌人。
即便是那些把自家子弟送入北府军的山东门阀有时候也会在自家子侄归家后,感觉到一种毛骨悚然的恐怖,北府军就像是有着魔力一般。自家的那些子侄去了半年一年以后。就像是变了个人一样,言必称汉王说如何如何,什么无国不成家。民族大义,就像是着了魔一样,还不厌其烦地告诉他们什么所谓的历史大势,更可怕的是他们说得那些东西最容易带坏族里的年轻子弟。 不过可惜的是,那些世家门阀的老人们根本无法阻止那种趋势 只能看着家族一点一点地变化着。尤其是在看到几个犯了事的世家门阀因为有子弟在北府军中而免去株连全族的命运后,他们能做的就是看着年轻人改变腐朽了几百的家族至上的规矩,变成所谓的国家民族至上,然后才是自家的利益。
原本盛行于北府军中的结合西汉时期儒家公羊学派和法家耕战的大汉军国主义在北府军攻下了河北和山东后,开始了向民间扩散的趋势,尤其是那些原本的世家门阀子弟小这些家境优越,因为汉末之后乱世而将习武传家的北地世家子弟天生就是军国主义的信徒,甚至可以说贵族才是滋生军国主义的土壤。
一那些有关秦汉大一统以来前汉和后汉对外征战的彪炳武功和那些充满了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