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学生程小龙和同学刘艳在老师的指导下,用了两个星期设计问卷,在北京联合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发放了200张问卷,最终收回189份。在有效问卷中,有近1/3的被调查者曾有过自杀念头。对自己的研究结果,连程小龙也很吃惊。而从具体的大学生自杀数据看,近年来也明显增多,某市仅2005年上半年就有22名大学生自杀。大学生为何会有自杀的念头,并最终选择自杀?原因很多,或因感情受挫,或因学业失败,或因压力过大,或因悲观厌世……对此,学校、家庭、学生以及社会均有责任。
原因20:永远不败的研究
虽然说科学容许失败,但是基金允许你科学失败吗?
对话观点:
在参加基金评审的过程中,我学到很多,而最重要的是“诚实”。
基金项目的设计本身都是“短平快”的,所谓为现实服务;要么就盲目赶超世界先进,这是很不现实的。
科学上的贡献,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有的可能一篇文章就够了,但是这就不一定符合基金的要求。
对话人:郑元芳、葛剑雄
熊丙奇谈到国家基金,我想问问美国是怎样操作以保证它的公平、公正,并对科学研究起到实际推动作用的?在国内,一个人的身份,他过去取得的学术成绩,往往会在申请科学基金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这也被学术界广泛指责。
郑元芳在美国,一个学者过去的成就,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他有能力完成科研任务,但对于新提出的课题,这只是一个参照因素,并不能起决定作用。专家首先会对课题本身的创新性、突破性和计划性进行审核,这是最关键的,如果对这些关键因素评价不高,根本不可能考虑立项。只有当这些因素评价过关后,专家才可能参考他以前曾经做出的成就,进行综合评判。如果一个人从未做出过好的成果,但是他提出的课题很突出,也同样会得到批准和支持。
第47节:科学容许失败
熊丙奇怎样确保专家们能执行这样的评估体系?
郑元芳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部门负责人要负责挑选参加评价的专家,他要对专家的公平和公正负责。通常,评价专家是来自大学的教授,只要看看他们从事科学活动一贯的历史,以及在与他们工作的一段短时间里,就可以观察出他是否有很高的学术造诣,是否能做到公平和公正。参加评价的教授本身的学术水平,办事的公平、公正,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