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边一个是在长江边长大的。
最后一个通过的人,要回收绳索,所以必须和第一个通过的一样,泅渡。
龚令辉的通过没有悬念,有了绳索作为牵引,牛二一个人就把他给从河的那边拽到了这边。这厮端得是力大无穷。
跨越了河流,就算是真正进入了敌纵深。
飞快地消除了痕迹,黑夜之中,短刀突击队就隐入了茫茫的丛林中去。这里刚刚发生了一起堪称这个时代精彩绝伦的渗透行动,所有的痕迹被仔细地消除掉,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没有与敌交手的渗透性的,才有资格称之为经典。
一个小时之后,越军巡逻兵再一次来到这里,他们检查了报警装置,完好无损,然后慢慢地沿着既定的路线继续巡逻而去。
他们不知道,就在一个小时前,有一支精悍的突击队神不知鬼不觉地穿过了他们自以为很严密的防线,进入了他们的核心纵深地带。
同样的夜晚,南疆前指,作战指挥中心里灯火通明,事实上,1979年以来,这里的灯火从来就没熄灭过。
近十年时间,后勤部门已经记不清更换过多少次照明设施。
作战参谋们脚步匆匆地来回往返,几个负责作图的资深参谋围在一张大桌子上低声地讨论着,技术参谋强打着精神照顾着电子仪器,勤务兵手里的暖水瓶就没放下过。
这个场景通常说明,正在进行着一场规模战役。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只是在为一支只有七个人的侦察小分队的去向紧张地工作。
“短刀突击队现在在什么位置?”
挂在墙壁上的一副大比例的战区地图前,站着一个中年军人,身上的军装旧得几乎看不出原来的色彩。此人正是首都军区南疆前指总指挥、第9集团军军长梁国栋。
老山轮战中,按照参战军区来设立前方指挥部。此时,正是首都军区第9军担任老山轮战的总体任务,所以,前方总指挥由该军军长担任。
面对军长的第三次发问,马上有一个参谋答道:“六个小时前,扫果屏汇报,短刀突击队在那里出现,但是具体位置不清楚。”
梁国栋大步走到大桌子前,扫视着上面的作战地图,脸色已经变得阴沉。
“擅自改变路线,这个突击队队长胆子也太大了!”
一名中年参谋用铅笔在桌子上重重一磕,带有怒气地说道。
梁国栋没有说话,看了一会地图,试图从中看出短刀突击队的位置,良久,他扭头问:“电台联络有消息吗?”
技术参谋马上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