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应该是力求和平解决,力求国民党承认我党在东北一定合法地位的条件下与国民党合作实行民主改革,和平建设东北。在目前国际国内形势下,只有这个方针才是正确的,行得通的。因此企图独占东北,拒绝与国民党合作的思想是不正确的。”“如果我们对国民党采取内战方针,我们必归失败。”
但接到黄克诚电报后,刘少奇不得不开始重新思考东北的局势:要让蒋介石承认我党在东北的合法地位,看来还需要进行艰苦的斗争。1月26日,刘少奇给东北局发出了新的指示:我军要“在军事上力求巩固自己,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打下长期坚持的基础,在完全自卫的条件下可以力争打一两个大胜仗。”
第二天,即1月27日,刘少奇进一步指示:“如国民党不与我谈判即向我军进攻,在友方不坚决反对,我在完全防御有理的条件下,可给进攻之顽以坚决彻底歼灭之打击。为此必须激励士气,细心准备,不要多战,务必一战大胜,煞下顽军在东北之威风。”“为此,林彪应设法到主战方面去指挥。”
彭真拿到刘少奇发来的电文后,一连看了好几遍,不禁长叹一口气:“我们终于不必一味地忍气吞声了。”
他一面命令立即将此电文发给林彪,一面打开房门,透一透空气。
他看见铺盖着厚厚白雪的北国大地,正在太阳的照射下泛起耀眼的亮光。
第13节 林彪要尝尝打胜仗的滋味(1)
接到来自中央的电报时,林彪正带着梁兴初和彭明治驻扎在法库西面的秀水河子大力开展群众运动呢。看到最新的指示,他不禁心中一振。自从进入东北以来,在杜聿明的紧逼进攻下,自己一路败退,虽然属下们见了面都呼一声“总司令”,但背地里,却有多少人讥称自己为只会撤退的司令呢。
林彪的确多次在无意中听到属下们的议论。真正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18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进入黄埔军校学习,随后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上过井冈山,参加过万里长征,22岁就担任了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的军长,30岁那年指挥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大败日军,名震中外。他能是一个只会撤退的司令吗?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他那本著名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曾这样描写长征时的林彪:“他是红军中年轻的鹰。在1935年那明媚的春天里,云南的田野万紫千红,到处是雪白、桃红和淡紫的罂粟花,在阳光下迎风摆曳。在红军这道星河中,没有比林彪更为灿烂的明星了。”
如今,这位“灿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