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历史变与不变的摆荡间,努力地想要创造自己想要的历史结局。虞姬坚持自己的爱情无悔,在知与不知的反覆心志中,坚信着无怨的选择。
——尽管历史的轨迹开始摆荡回到原处,但毕竟还没真正回到原处,项羽的霸王之路还没走到尽头,孰能断定历史不会有变?
提早一场
《楚汉·霸王传》会在第十二集结束,可以想像的是,项羽不会有乌江自刎这种蠢事,至于汉王朝是不是刘家天下,也会有天马行空的说法——现在提早一场跟大家聊些跟故事无关的废话。
这会是很长的一篇,请大家耐心看下去。
历史是王者之书!所有的历史都是权力者编写。因此何弼好读史,却从来不相信历史记载,如同何弼看报纸,绝不会相信那斗大的标题铅字,反倒在字里行间,努力拼凑还原事实真相。
史载对秦始皇有无数负面的评语,但是何弼怀疑,一个雄才大略统一六国的人,怎么会是一个无道昏君?
改革者从来都遭当代所怨,秦始皇构创郡县制度改变以往的王朝天子封国家臣,招怨之深,可想而知,另外,秦始皇死后,秦朝崩溃速度之快,让人匪夷所思?
看来,就是因为秦朝覆灭得太快,秦始皇后代子孙没来得及帮他歌功颂德,只好任由后代王朝写下千古臭名。以‘焚书坑儒’一事来说,其实是历代当权者的必然手段,就算到了‘公元两千’——还是一样,只是手法收敛换新而已。
离题了,怎么说到秦始皇去……
应该要说项羽才对……
崛起于钜鹿大战的不败英雄,那年,项羽才二十四岁。然而,项羽在楚汉相争中,未能君临天下不说,还被后世史家说是黩夫。读史至此,何弼屡屡掩卷叹息,无法相信这是事实。
然而,历史明确不移,根本无可取代,就好像我们可以怀疑‘皇后’的贞操,却不能公开说‘皇后’的是非,于是何弼利用可以天马行空、胡扯瞎掰的小说,来吐泄心中的不满和疑惑。
很清楚!
这是何弼踏入历史武侠小说,从《楚汉·霸王传》开始的主要原因。
小说里面隐寄了刘邦和项羽两句千古名言的翻案文章——‘大丈夫应如是也!’和‘彼可取而代之!’——何弼坚持‘彼可取来代之!’充满民主思想,至于‘大丈夫应如是也!’俗不可耐。
从这两句千古名言做比较,项羽和刘邦谁是英雄已经相当清楚。
有点乱,何弼似乎抓不著作文章的主题……
不管他了,想到那里,写到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