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除了二房母女妒恨又艳羡之外,其他人却是个个喜笑颜开,一脸的与有荣焉。
赵玉笙兴冲冲地跑去萱瑞堂找祖母打听那佩婉郡主是个怎样的人,结果祖母和大伯母都对这位郡主娘娘不熟悉。原因是这位郡主极少参加各府的什么诗会花会,她婆媳二人见着这位姑娘还是在宫里,最近的一次也已经时隔三年了,脑子里对她的模样都有些模糊了。
赵玉笙皱眉:“京里的闺秀,不喜欢参加诗会花会的可不多,不知道这位郡主是生性不好热闹还是因为旁的什么原因。”
崔老太君如何不知道孙女心里的担忧,忙宽慰道:“笙姐儿不要多想。福王府行事素来低调,她家的女眷本来就极少参加各府的宴会。皇上对你大伯很是倚重,太后娘娘断不至于让彦哥儿娶一个有瑕疵的宗室贵女。”
赵玉笙不好意思地皱了下鼻头:“祖母说得对,孙女关心则乱一时糊涂了。”
崔氏笑道:“虽然印象有些模糊,但当年在宫里见到这位郡主的时候,其模样似乎算出挑的,嫁过来,断不至于委屈了你哥哥的。”
崔老太君哼了一声:“模样出挑不出挑的不打紧,最要紧的是品性好,端庄稳重,遇事拎得清。”
祖母是因为自家那位糊涂娘有感而发,赵玉笙假装不知,担忧道:“话虽如此,可哥哥是要出京去做县令的,这位金枝玉叶能吃得了那苦?”
崔老太君叹了口气,说自己和崔氏正为这事发愁呢?崔氏说大齐开国以来,有宗室贵女下嫁的人家,遇上夫君出京,贵女们大多都是不肯随同留在京里的。如果这位佩婉郡主也是这样,那赵彦就不得不面对新婚之后就和娇妻相隔天涯的境况了。
赵玉笙不忍祖母难过,便道:“大多数,那就是说也还是有愿意陪着夫婿出京受苦的,兴许这位佩婉郡主就是这种人也说不定。”
崔老太君说若真是这般,那就太好了。可这位佩婉郡主的品性究竟如何自家是两眼一抹黑,福王府与宗室人家没有几户走得近,自家就是想打听都难。况且就算打听了,这门亲事无论如何也不能更改,伯府总不能因为佩婉郡主娇气吃不得半点苦就不让赵彦娶她了。
赵玉笙握拳道:“祖母为何这般消极,一个人娇气咱们可以将她改造得不娇气。总之咱们要想法子,让她在哥哥离京之前下定决心随同哥哥一道,万不能叫哥哥孤零零第一个人去赴任。”
崔氏点头赞道:“这话说得好,所以成亲前这几个月咱们得想法子,让这位郡主多和咱们家的人尤其是彦哥儿见面相处,让她到时候能心甘情愿地跟着彦哥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