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的锁心作纵断面剖开,摊成一个平面,是不是就像墙上的铜圆盘了?不同的是你的钥匙面有大大小小凹洞,而锁心的几十个机簧,必须同时向上对应着你的钥匙面上的那些凹洞,凸出到那些深浅不同的凹洞里,完全吻合了,锁就能打开。而这两个铜圆盘作动的机巧,却是要用几十个感测棒深浅不同地向内按压,啟动后面连结的机簧。这些有深有浅的感测机簧,就必须有立体结构相对应的『器物钥匙』,所以找到对的器物就能开门。」
「哇!这么厉害!楚先民的智慧实在不输现代的我们啊!」张左龄讚叹着。
胡平补充着:「春秋后期,鲁国巧匠公输般受聘楚国,协助训练楚国的机巧器械人才。像后来发明战斗用的『机弩』、攻城用的『云梯』,还有打败越国水师的『钩强之备』,都是歷史记载有名的。」
「而且,我还记得,楚国在春秋时期应该就已经发明了一种『插簧锁』,在锁身上的正面、侧面同时插入多片形状不同的簧片,再勾动锁里面的机簧,锁就能开关。」
丁顾问扬起眉尾,瞪大了眼睛,一幅佩服的神情,转头对着胡平说:「不简单啊!胡平!连『插簧锁』你都知道啊?」
点着头,丁顾问又说:「难怪你刚才对这些开关的精巧,一点儿都不奇怪啊!」
「其实,近些年,我有幸得到党的栽培、国家有系统的指导,累积了一些考古的经验,我是越发地对古代先人们的智慧和文化力量,深刻地感动着。就像河南淅川下寺出土的『铜禁』这么复杂精美的大型铜器来说,现代的我们可不一定做得出来的。」
胡平看看其他两个人,继续补了一句「那时的先人,连年征战,生得辛苦,却活得那么精彩。」胡平一口气交待了当下的心情。
大家回味着「生得辛苦,却活得那么精彩」这句话,一时没人接腔。
又半晌,张左龄又问了,「丁顾问,你是怎么判断那些小尖凸要多深才会作动的?」
丁顾问反问,「有没有看过洋片里那些徒手开保险箱的绝活?这和测深浅功夫的道理是一致的。」
「这需要用到极端敏锐的触感和听觉的。我按压某个小尖凸铜棒的时候,会牵动后面的簧片,当簧片达到可作动的角度,会有极轻微的震动,也可能是极轻微的松动,我就抓得到这极细微的差异。」
测定深度的那十几个小尖凸,是经过丁顾问反覆感测确定的。由于对这两个开关的内部设计并不清楚,只好用两个铜圆盘这些已经测定的深度,作为两个『器物钥匙』表面纹饰各个定点的厚度参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