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出抗生素药丸来,也不是容易事。阿香对西医并不是很懂。
但是,阿香知道有些植物中含有很朋抗生素成分。西药也是从这类植物中提炼出来的。
阿香将竹叶采下来,放在特制的药里,用针管提炼出抗生素原液,制造成一颗颗小药丸,分发给各个百姓,当作预防之用。
为了让抗生素更加强力,她决定用动物血清作抗生素。
植物提炼的抗生素最多只能用于预防,而动物则不同,可以用于治疗。
阿香抓来鳄鱼,用针管从鳄鱼血清中提炼抗生素。用来给病人一试验,竟然能将好多肺炎病人治好。
阿香有了很大的信心,于是天天研究这抗生素来。
江东百姓听说郡主能治病,救人性命,更加团结在孙氏家族身边了。
孙权也很高兴。主动帮助阿香解决一切经费问题,让阿香可以安静下来好好研究。
这天,来了一个流感病人,以手掩面。阿香急忙令人代上口罩,将他扶入内室,关上门,帮他隔离开来。
当时的流感,是瘟疫的一种。
瘟疫是由于一些强烈致病性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一般是自然灾害后,环境卫生不好引起的。
瘟疫在中国史料中早有记载。如周礼。天官。冢宰》记载:“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吕氏春秋。季春纪》记载:“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说明当时对瘟疫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认为温疫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原因之一是由于时令之气的不正常,是由“非时之气”造成的。
东汉时期的张仲景在其著作伤寒杂病论》的序言中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公元196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文中的“伤寒”,除了指外感热病外,还包括了当时的烈性传染病,可见当时温疫流行之猖獗。
曹植说疫气》记载“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夫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描绘了当疫病流行的惨状,并明确指出:“疠气流行”,并非“鬼神所作”,而是“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所致。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在七哀诗》中也记载:“……出门无所见,白骨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